快訊

台南多處陷黑暗!查逾2小時不知原因 台電澄清「短暫跳電非停電」

星期透視/賴清德的兩岸和平之路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昨天出席行動創新AI內閣新閣策勵營,盼望新內閣都能傾聽民意,做好施政。記者潘俊宏/攝影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昨天出席行動創新AI內閣新閣策勵營,盼望新內閣都能傾聽民意,做好施政。記者潘俊宏/攝影

「台獨金孫」將即位總統,美國情治首長證實,中俄針對侵台進行聯合演習;印太司令稱解放軍二○二七年完成攻台準備;資深解放軍專家費雪稱,賴清德第一任內避戰就算成功。AIT主席三個月內兩次來台,前處長不顧美國不做調人的承諾,公開倡議美國傳話。於是,各方展開搶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馬前總統絡繹於途,一時之間,三條和平之路乍現:

第一條道路是「美國模式」,主張在主權妥協的前提下,台海雙方各讓一步,以不支持台獨換取北京維持和平現狀,展現三特色:主權模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台灣是「模糊的」中國的一部分,可以參加不具主權身分的國際組織。希望在此現狀下,找到化解紛爭的辦法,這也是柯林頓在位時國務院提出「中程協議」的核心內涵。

兩岸若欲避戰,主權問題不容迴避。「美國模式」雖不承認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在主權問題上貼近陸方立場。於此,過去曾領風騷的「九二共識」可以彌補不足,具有兩岸主權模糊,卻體現中華民國的憲法特質。

衡酌目前局勢,這已是台灣想維持和平的最適方案。奇怪的是,賴清德一面倒向美國,寧可默許布林肯在北京說「共管台灣」,卻將較「美國模式」更優的「九二共識」斥為讓渡主權,又將台獨界定為「台灣主權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至此,兩岸恢復互信,已無可能。

馬習二會,習近平稱「九二共識」核心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認知」,創造兩岸和平第二個選項,也就是身分認同的文化穿透力,卻與法律地位無關。民意顯示,近六成台灣人民不排斥中華民族的歸屬感。陸委會卻將此謬為「遠古傳說」,一言喪邦莫此為甚!

國民黨立院黨團訪陸,陸方立即允諾漸進恢復兩岸直航,並開放若干農漁產品輸陸。民間交流排除意識形態,有助鬆動僵化的政治敵對,這是過去法、德化解百年世仇,終至奠定歐盟榮景的妙策。兩岸交流互惠的利基行之有年;陸委會卻以「不符對等原則」否定,執政黨立委甚至以中共統戰揶揄之。

賴清德不斷宣揚「和平四大支柱」,和平之路卻無一暢通,或與民進黨對兩岸形勢的評估有關。蔡英文近日在會見外交使節時稱,台灣位於威權擴張的前沿。而在與日本前防衛大臣會面時也說,台灣是第一島鏈關鍵防線,將與民主夥伴深化合作,共同維護印太地區和平穩定。

蔡總統高談冷戰對抗,布林肯卻向習近平說,美方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

日本已故首相安倍稱「台灣有事便是日本有事」,卻在二○一八年和習近平見面時,要求「推動日中戰略互惠關係深入發展,共同致力於地區穩定與繁榮」。英國前首相特拉斯訪台時,呼籲將中國列為英國安全威脅,回國後卻推動對中武器輸出。領導人們對國際現實的體會,如此不堪!

賴清德不斷強調「和平支柱」,妙的是,眾裡尋它千百度,路徑依然雲深無處。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所長、陸委會前副主委)

布林肯 美國 賴清德

延伸閱讀

回賴清德「牧羊人說」 李彥秀提七呼籲:勿滿朝賴友友

新內閣今辦「新生訓練」 賴清德:盼讓民意成為後盾

諷「A哀」內閣新生訓 許宇甄:別學前朝當立院吵架王

520國宴移師台南!賴清德介紹8道主菜 台灣美食文化呈多元性

相關新聞

加強肺癌防治 才是賴「功德」

昨天讀聯合報頭版「空汙罹肺癌風險高於吸菸」及相關報導,心情又不免沉重了起來。

感謝擁有母親心腸的人們

洗衣店老闆的兒子要結婚了,幾乎不穿裙子的老闆娘,積極尋找合宜洋裝,我納悶地問:「有人規定主婚人一定要穿裙子嗎?」

把珍惜媽媽的心化為行動

媽媽過世後,每每回娘家,雖然爸爸還健在,他對子女的愛不少於媽媽,但沒「娘」的娘家,溫馨感總是少了很多,讓人悵然若失,心靈...

善用補助 讓公共運輸永續

四月一日電價調漲影響所及,公共運輸票價漲勢待發。近十八年未調漲的國道客運運價,五月三日交通部審議通過漲幅並公告實施。其中...

了解歷史 讓台灣、沖繩共免戰爭

一九七二年五月十五日美日於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七日簽訂的沖繩大東協定換文生效,美國將依舊金山和約第三條取得的沖繩行政管理權轉...

賴要跳脫擂台、誘餌陷阱

近期卸任的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分析,面對中美雙方立場和利益的根本矛盾,幸運的是新加坡和中美兩國關係良好。是親美也親中路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