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馬德里女網/重返福地 球后謝淑薇逆轉勝開紅盤

蘇丹紅風暴又起 170公斤成品流通全台10縣市

「想買2000元以下手機保護貼」哪款防刮效果強?網曝最甜CP值:這樣買才對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社會創新 法規政策要給力

日前受邀參加星展銀行舉辦的「星展基金會影響力共好圈論壇」,深入討論如何在能源轉型及永續治理的趨勢下,透過經營模式與永續創新的結合,公私部門、營利與非營利組織一起跨域協作,面對永續挑戰並掌握轉型契機。

在論壇中,我與多位長年投身社創事業的朋友聊起近況,許多人都說,當前ESG的風潮雖帶來新商機,但也有愈來愈多本質並不是、卻自稱社會企業的公司在混淆消費者和投資人,洗綠問題變嚴重了。另一端,想發展社會創新非營利組織或慈善機構的朋友,卻受到法規的限制而難以投入。這是台灣發展社會創新的兩個瓶頸,必須制定更友善的法規與政策才有解方。

放眼國際,追求兼顧經濟、社會與環境利益共融的國家經濟,早已是永續發展的主流趨勢。然而「共融性經濟發展」不能只靠傳統追求營利為主的企業來負擔ESG企業社會責任,也要同步仰賴「社會暨合作經濟」(Social and Solidarity Economy, SSE),鼓勵各類私營組織運用科技或商業模式創新,解決社會、環境與氣候變遷等等的當代難題。

不論是去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促進社會和合作經濟以實現永續發展」決議,或國際勞工組織大會「合宜工作及社會與合作經濟」決議,都將「SSE連結永續發展目標SDGs」列為關鍵重點,建議各國建立友善社會創新發展的法規與政策,減少SSE發展障礙。

聯合國社會和合作經濟跨機構工作小組則建議,社會創新是集體行動,各國政府要為社創夥伴關係、聯盟或具有互補資源的多邊參與者,大力提供網路平台,建構有助永續變革的SSE生態系統。同時也應重視社會金融(social finance)發展,導入民間資本,支持社會創新組織所需。

此外,友善的法規和政策更是社會創新事業能否規模化、發揮影響力並永續發展關鍵。以美國社會創新發展為例,近來掀起全球AI產業革命的OpenAI,正是社會創新成功案例,OpenAI是以發展人工生成智慧AGI,讓人類整體受益為目標的非營利機構,但因有資金需求,設立了有獲利限制的營利子公司(OpenAI Global, LLC.)。

在美國德拉瓦州公司法及聯邦稅法的彈性規定下,OpenAI非營利機構運用公司章程,掌握營利子公司的經營權,確保子公司「以通用AGI造福人類」的社會使命不會飄移,任何超額獲利的回報都將歸OpenAI非營利組織所有,順利解決尋求資金以發展社會創新使命的障礙。

另,在社會金融支持體系的這端,美國也有友善法規的環境,鼓勵影響力投資。例如美國稅法規定慈善基金每年五%的必要公益支出中,可包含與使命相關、但獲取低於市場利潤的投資,讓慈善基金能投入影響力投資,支持SSE發展。

目前我國社會創新正值是否能規模化與擴大影響力的發展關鍵點,除了政府現持續推動社會創新政策2.0,也應排除非營利組織、合作社及社會使命公司投入社會創新發展的法規障礙,並降低洗綠浮濫的風險,兼顧興利與除弊,才能追上國際社會創新與永續發展的節奏。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

OpenAI 美國

延伸閱讀

台積鏈股價紅通通

矽光子 CPO 族群 強強滾

台股大漲三百點站穩萬九…市值型ETF選誰?專家:00923不只連動甚至打敗大盤!

「雄心、恐懼與金錢」紐時:AI爭奪戰 2015年就點燃

相關新聞

大屋頂下/「三個面對」與「三個回到」 從八田與一回到蔣經國

兩岸正在等待五二○開啟新局之際,金門發生覆船,弄得氣氛很糟。但覆船只是偶發的局部事件,不免有針鋒相對的操作;兩岸新局則應...

美援烏以台 徒增紛擾

美國眾議院四月廿日批准向烏克蘭、以色列和印太地區提供九百五十億美元撥款法案,媒體簡稱為「援助烏以台法案」。包括為基輔提供...

百姓脫困 財經改「閣」首務

新內閣名單陸續公布,由產學界尋找優秀人才擔任部會新首長,實讓人耳目一新並甚值期待。尤以與國民生計攸關的財經金首長,其未來...

403花蓮大震揭電力警訊 供電韌性 結合民間參與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日前在竹科與半導體業界代表進行會談,與會代表提到,半導體業界已在討論,是不是乾脆半導體企業自己組團蓋核電...

台灣為何不用低價綠能

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EA)過去幾年的資料顯示,台灣住宅用電及工業用電相較於世界各國排名屬低價。電價便宜的主要原因與政治有...

邪惡平庸肆虐 社安網失靈

近期保母虐童案,許多學者指出既有制度不夠完善,從「社工訪視制度」、「保母審核制度」、「出養安置制度」,以及「幼兒專責醫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