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520將卸任…游淑慧:蔡英文故意點3把火 要賴清德收拾

范逸臣「意見不同就撲下去」遭炎上 紀曉君道歉文釣出鍾佳濱

一周數位爆報/Sony旗艦機Xperia 1 VI搶先預購!Google I/O聚焦AI

道安人本改革 必經陣痛

彰化縣伸港鄉發生行人地獄事件,3名國小的姊弟走在斑馬線上,遭轎車撞飛,造成2重傷1輕傷。民眾直指路口設計有問題。記者黃仲裕/攝影
彰化縣伸港鄉發生行人地獄事件,3名國小的姊弟走在斑馬線上,遭轎車撞飛,造成2重傷1輕傷。民眾直指路口設計有問題。記者黃仲裕/攝影

最近最令人心痛的新聞是彰化一名無照駕駛在路口撞飛三名國小學童,導致一對小姐妹命危。台灣交通亂象不僅我們這些長住居民深感其痛,國外媒體也多次報導,尤其對行人的路權不夠尊重,各大路口經常發生人車爭道,讓人心驚膽戰、寸步難行,甚而稱呼台灣為「行人地獄」。為了洗刷惡名,去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納入以人為本理念,希望在二○五○年能達成道路交通事故零死亡的願景。交通部也祭出多項交通罰則,希望能遏阻交通事故的發生。

然而各項政策實施以來卻一直有不同的聲音論戰;比如斑馬線前的車輛停讓文化,因為沒有配套的燈號管制,等待三三兩兩的行人通過往往造成車輛回堵及駕駛人的不耐,加上執法原則太過嚴苛,被批矯枉過正而必須修正。又如違規檢舉及記點的政策,交通部夾在駕駛民怨及行人路權間,順了姑情失嫂意,立場及態度一變再變。諸如此類朝令夕改的結果,不僅削弱了執法的力量,也使政府形象受損。

以嚴刑峻法來嚇阻違規只是維護交通安全的表層,道路安全的重點除了駕駛及行人的用路習慣及安全教育,有很大一部分在於整體道路規畫以及基礎設施是否完善。台灣一直以來的道路設計思維都是「以車為本」,近年來很多交通事故就發生在斑馬線上,很大的原因是路口斑馬線沒有退縮設計,導致駕駛往往反應不及,轉角時也容易被遮蔽物阻擋視線。另外照明不良或通過的秒數過短,也常使得原本應為安全的地方反而成為行人的潛在殺手。

再如車種分流,機車一律行駛在最外側。台灣的機車數量龐大,車行速度也不慢,又常與汽車爭道搶快。開車的人都有經驗,右轉時最怕遇到直行機車搶快,一不留神就會形成死亡交叉。更因為機車僅能使用最外側,因此他們左轉要「兩段式左轉」,並設立待轉區,占用路口的空間。此外,交通號誌或道路標線的規畫設立往往縣市各自為政,常見如在多線車道路口,直行和轉彎的紅綠燈排列就常違背開車人的方向邏輯,如直行車的紅燈號在最左側,左轉的綠燈號反而在中間。一旦左轉綠燈亮起,似乎中間的車道可以左轉,而最左側的車道上方卻是紅燈,實在不合理。

又比如十字路口直行綠燈與另一方向右轉綠燈車同時亮起,或是右轉車與對向左轉車均是綠燈,彼此爭道稍不留意就會造成危險。再如高架道路下方的迴轉道,車輛迴轉常常會靠左行駛,稍有不慎就容易和另一方靠右走的車輛對撞。諸如此類設計瑕疵,政府應全盤檢討,改善不合宜的設計,以降低事故的機率。

當然,駕駛及民眾的道路安全教育及用路文化也需加強。去年政府大刀闊斧祭出各項改革,但成績不盡理想,道安傷亡數字未見減少,證明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交通亂象根深蒂固,改革勢必會有陣痛期,但這是必經的路程。韓國曾花了十一年摘掉了行人地獄的封號,日本也曾經歷了長時間的「交通戰爭」,他們行台灣應該也能。希望政府落實「道安基本法」理念,從工程、教育、監理及執法四大面向著手,優化道路設施,合理交通號誌,加強安全觀念,真正打造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

交通部 紅綠燈 行人地獄 路權 車道

延伸閱讀

影/10歲女童學校旁走斑馬線挨撞 台中警硬起來大執法

影/台中遊覽車疑視線死角 行人走斑馬線右腿被輾過

影/又是行人地獄!台中10歲女童走斑馬線 挨撞痛到跪地不起

年降5%死亡數未達標 交通部數據揭去年逾3千人死於交通事故

相關新聞

大屋頂下/「三個面對」與「三個回到」 從八田與一回到蔣經國

兩岸正在等待五二○開啟新局之際,金門發生覆船,弄得氣氛很糟。但覆船只是偶發的局部事件,不免有針鋒相對的操作;兩岸新局則應...

加強肺癌防治 才是賴「功德」

昨天讀聯合報頭版「空汙罹肺癌風險高於吸菸」及相關報導,心情又不免沉重了起來。

感謝擁有母親心腸的人們

洗衣店老闆的兒子要結婚了,幾乎不穿裙子的老闆娘,積極尋找合宜洋裝,我納悶地問:「有人規定主婚人一定要穿裙子嗎?」

把珍惜媽媽的心化為行動

媽媽過世後,每每回娘家,雖然爸爸還健在,他對子女的愛不少於媽媽,但沒「娘」的娘家,溫馨感總是少了很多,讓人悵然若失,心靈...

善用補助 讓公共運輸永續

四月一日電價調漲影響所及,公共運輸票價漲勢待發。近十八年未調漲的國道客運運價,五月三日交通部審議通過漲幅並公告實施。其中...

健保改革 別只是調整點值就好

在面對健保點值的同時,應該也要面對在台灣醫療體系下長年的弊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