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鋒面要來了! 慎防大雷雨突襲 周三雨勢驚人這地區恐紫爆

深耕人民和平價值 和平才能永續

中國大陸民眾55%支持武統,逾2成認未必要統一。(路透)
中國大陸民眾55%支持武統,逾2成認未必要統一。(路透)

新加坡國立大學助理教授劉遙及紐約大學上海分校副教授李曉雋合作,以「武統台灣」相關問題在中國各地進行調查,經篩選過濾一八二四份有效問卷分析,研究報告發表於知名英文期刊《當代中國》,引起各方關注討論。

研究調查顯示,受訪者中支持北京「武統台灣」者有五十五%,而且有卅三%的受訪者「不同意動用武力統一台灣」,表態希望立即對台灣發動戰爭者則僅有一%;發現中國民眾對解決台灣問題的手段有較大的包容性。

和平是普世價值,開戰最大阻力來自人民厭戰。俄羅斯攻打烏克蘭掀起逃兵潮,得高價雇用傭兵來打仗;一年餘仍未結束,國際金融及經貿制裁造成人民生活的痛苦,重重打擊普亭的威信,損及俄國的國際形象。即使軍力超強的美國,歷經民眾反越戰與反對攻打伊拉克,使得美國介入戰爭戒慎恐懼。

今年三月,英國經濟學人在美國做民調:「若中國對台動武,美國是否應該動員軍事力量保護台灣?」有卅七%受訪者支持,廿二%不支持,另有四十一%自認對議題不夠了解,無法提供意見。近年來類似民調支持出兵保台的約在卅%至五十五%之間,美國民眾對捍衛民主和反戰,內心拔河而不穩定,國人一廂情願倚賴美國出兵保台,恐有變數。

台海危機是全球關注議題,今年七大工業國組織領袖峰會,聯合公報重申台海和平穩定,希望抑制中國軍事冒險,但無任何具體護台承諾。因此,除拉攏美國政府與對美國民間的著力更須努力,對主要民主國家民眾也應透過交流增進理解,進而影響該國積極支援台灣。

我國政府和人民忽視增進中國民間情誼,甚至鄙視。對中國來台留學生,待遇不如其他外籍生;對中國學生規定「三限六不」政策,不編列獎學金、不得打工、禁讀某些科系、畢業後不得留台就業等,讓中生感到飽受歧視,無從滋生喜歡台灣之心。

政府除對中國政府喊話,更應誠懇運用各種方式及管道和民間對話,使其更理解台灣而珍惜台灣。令其認知統獨不是是非題,不論統或獨都必須符合「民主與和平的充要條件」。「和平統一」常淪為投降屈服的統一,應以尊重弱者意志的「民主統一」才能長治久安;只訴求「民主(公投)獨立」也應顧慮引起戰爭危機,應爭取中國人民的認同,才不會引來戰爭而達成「和平獨立」。民主統一與和平獨立是相容不相斥,而能漸次弭平差異。

台灣最在意「民主體制」和「自由言論」被改變。而今香港民主及言論自由嚴重挫傷,使台灣人不相信「一國兩制」,害怕成為香港第二。何況台灣健保覆蓋率全球第二,低保費卻享有優質醫療服務;年金制度和社福救助制度穩定而優先;性別平等尊重同性婚姻;全球網路平台使用不被禁止屏蔽;人民善良誠實,樂善好施,許多人道救援團體聞名國際。兩岸人民可攜手合作,從事世界人道志業。

戰爭只會增加仇恨反而不利統一,剝奪台灣現有民主自由生活,將遭強烈反抗,甚至擴增台獨運動能量。若國際壓力、經貿制裁,導致中國政府內亂,宮廷奪權鬥爭不斷,人民遭殃。

兩岸人民交流甚為重要,兩方心存和平價值觀,可望維繫兩岸和平。攜手互助,不再崇尚軍武,創建給予人民無後顧之憂的安樂國度。

台海 戰爭 美國

延伸閱讀

疑公親變事主…高市議員李雨庭服務處遭車衝撞 民進黨團限24小時緝凶

債務協商後…高市議員服務處遭不明人士「駕車闖入」 撞碎大門棄車逃逸

英媒:中國占美國進口比重 2023年將跌至50%以下

匯率風險管理與企業避險思維

相關新聞

「六無主委」提油救火 人民無望

新春期間,海巡署小艇在金門海域撞翻陸籍漁船卻沒錄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第一時間未開誠布公。民進黨政府仇中,如果陸籍漁船違法...

大屋頂下/「三個面對」與「三個回到」 從八田與一回到蔣經國

兩岸正在等待五二○開啟新局之際,金門發生覆船,弄得氣氛很糟。但覆船只是偶發的局部事件,不免有針鋒相對的操作;兩岸新局則應...

金廈事件啟示:兩岸火藥庫須降溫

俄烏戰爭打了兩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公開承認烏軍陣亡人數達三萬多人,約為全國總人口數的千分之一。不論這個數字是否低估,死...

大屋頂下/拜登不支持台灣獨立 賴清德要顧好護位神山

賴清德在當選之夜的國際記者會中有兩段簡短談話論及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

大屋頂下/民眾黨的三大戰略目標 柯文哲的可能與不可能

選前,有人問柯文哲:如果賴清德勝選,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民眾黨成了關鍵少數,將靠向民進黨成為執政黨?或與國民黨並肩為反對黨...

結構羈絆非新總統違憲藉口

在新的中華民國總統即將被選出來之際,許多有關台海兩岸及周邊關係的可能變化已被多方分析。這些不只是對他相關執政團隊的挑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