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縱論/廿一世紀蘇丹的幾場衝突與戰爭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HCR)表示,自蘇丹上月爆發暴力衝突以來,約有20萬人已逃離蘇丹前往鄰國。法新社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HCR)表示,自蘇丹上月爆發暴力衝突以來,約有20萬人已逃離蘇丹前往鄰國。法新社

嚴震生
嚴震生
蘇丹可以說是殖民時期列強完全不考慮人文、地理、語言、宗教及生活方式,所劃分出來人為邊界後遺症的典型例子,獨立建國後的矛盾、衝突、戰爭從未間斷。一個月前,蘇丹的兩股軍事力量—蘇丹政府軍(SAF)和快速支援部隊(RSF)為了軍隊如何納入文人政府發生衝突,雙方不僅在首都喀土木對抗,也擴及全國各地,造成約六百平民死亡、近五千人受傷。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已多次促成短暫停火,但顯然雙方並沒有誠意達成和平協議。

蘇丹最早的內戰衝突,在獨立前一年就已發生,信奉基督教、務農為主的南方黑人族群,擔心新政府將為遊牧經商的北方穆斯林阿拉伯人所主導,要求較多的自治。這個對政治權力劃分不均,以及種族與宗教信仰上所遭遇的歧視的擔憂,促成內戰爆發,斷斷續續長達十七年,最終在國際組織介入下達成和平協議。一九八三年第二次蘇丹內戰爆發,造成一兩百萬平民死亡,為近幾十年來內戰衝突最高。二○○五年雙方在鄰國肯亞首都奈洛比簽署全面性和平協議,南蘇丹獲得六年的自治權,並可隨後透過公民投票選擇獨立,伊斯蘭律法不再適用於南蘇丹。二○一一年,南蘇丹成為非洲最新獨立的國家。

脫離了北蘇丹阿拉伯人的控制,南蘇丹的獨立並沒有帶來和平與發展。同樣是基督教信仰為主的當地兩大非洲族群丁卡族及努爾族的矛盾立刻浮現,努爾族的前副總統馬察爾挑戰丁卡族的基爾,引發南蘇丹內戰,直到二○二○年兩人簽署和平協議分享政權為止,但已造成四十萬人死亡,四百萬人流離失所,其中兩百五十萬人進入包括蘇丹在內的鄰國避難。這次蘇丹發生內戰,許多又被迫重返南蘇丹,形成人道危機。

另一方面,在南蘇丹尚未獨立之前,本世紀初在蘇丹西邊的達佛地區發生了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悲劇。達佛地區的居民大都是務農的非洲裔,與當地遊牧的阿拉伯人為了爭奪水源發生衝突。儘管兩者皆信奉伊斯蘭教,但武裝的阿拉伯騎兵團(Janjaweed)在政府默許下,卻對同樣是穆斯林的非洲裔進行攻擊殺戮,造成至少三十萬達佛居民死亡,最終靠著聯合國及非洲聯盟的維和部隊進駐才讓悲劇結束,但衝突仍然持續。這次對政府軍發動攻擊的RSF領導人達加洛就曾是Janjaweed的領導人。

蘇丹長期統治的強人巴席爾自一九八九年軍事政變上台後就極具爭議,特別是達佛的種族滅絕悲劇讓他遭到國際刑事法庭通緝。二○一八年底蘇丹人民走向街頭抗爭,四個月後軍方倒向抗爭民眾,迫使巴席爾下台,同時建立軍人與文人共治的過渡政府。一年半後,SAF領導人柏翰在軍事政變中將文人趕出政府,獨攬大權。然而,當他想將RSF整併時,卻受到了達加洛的抗拒。

蘇丹這幾十年來的衝突、矛盾、戰爭證明我們認知中存在許多不切實際的政治想像,以為去殖民化、獨立建國、推翻威權統治,就會帶來國族建立、和平繁榮、自由民主,殊不知種族、宗教、部落、地域、語言、文化等差異與分歧,甚至是個人的政治野心,永遠會是造成社會動盪的因素,蘇丹只不過是較為極端的例子,因為獨立六十年來,還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文人政府,遑論民主化或政黨輪替。(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南蘇丹 語言 非洲

延伸閱讀

蘇丹內戰3周 美沙稱交戰雙方將對話

喀土穆頻遭空襲 蘇丹交戰雙方將於沙國直接對話

蘇丹戰事持續 拜登威脅實施新制裁:戰鬥必須結束

蘇丹軍事動亂各國撤僑 外交部:目前無台人受傷求助

相關新聞

「六無主委」提油救火 人民無望

新春期間,海巡署小艇在金門海域撞翻陸籍漁船卻沒錄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第一時間未開誠布公。民進黨政府仇中,如果陸籍漁船違法...

大屋頂下/「三個面對」與「三個回到」 從八田與一回到蔣經國

兩岸正在等待五二○開啟新局之際,金門發生覆船,弄得氣氛很糟。但覆船只是偶發的局部事件,不免有針鋒相對的操作;兩岸新局則應...

金廈事件啟示:兩岸火藥庫須降溫

俄烏戰爭打了兩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公開承認烏軍陣亡人數達三萬多人,約為全國總人口數的千分之一。不論這個數字是否低估,死...

大屋頂下/拜登不支持台灣獨立 賴清德要顧好護位神山

賴清德在當選之夜的國際記者會中有兩段簡短談話論及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

大屋頂下/民眾黨的三大戰略目標 柯文哲的可能與不可能

選前,有人問柯文哲:如果賴清德勝選,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民眾黨成了關鍵少數,將靠向民進黨成為執政黨?或與國民黨並肩為反對黨...

結構羈絆非新總統違憲藉口

在新的中華民國總統即將被選出來之際,許多有關台海兩岸及周邊關係的可能變化已被多方分析。這些不只是對他相關執政團隊的挑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