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日、周三鋒面快閃 吳德榮:這天清晨大降溫應注意

8.5萬人受影響!京都站列車見可疑背包封鎖月台 化學藥物竟是帆船隊名

122:7 中國大陸大量進口巴西玉米已取代美一家獨占地位

巴西玉米向中國大陸的出口激增,已取代美國。圖/環球時報
巴西玉米向中國大陸的出口激增,已取代美國。圖/環球時報

據《環球時報》,中國大陸正在推動玉米進口的多元化,以改變進口過度集中於美國一家的格局。而隨著中國進口的增加,巴西和美國玉米的市佔率之爭將會愈演愈烈。若從9月截至28日的數據看,中國從巴西進口的玉米達122萬噸,美國則僅7萬噸。兩者的差距不斷擴大。

報導說,根據《日本經濟新聞》10日報道,作為全球風向標的芝加哥期貨市場,玉米價格在8月下旬跌破了每蒲式耳5美元的整數關口,9月19日更是跌到了4.6美元區間,這是2020年12月以來的最低位。壓垮芝加哥玉米期貨價格的重要原因是美國玉米在全球出口市場的市佔率下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全球第一大玉米消費國和進口國的中國正在減少從美國的進口。

它說,與此同時,巴西玉米向中國的出口正在激增,導致美國在中國的玉米進口中存在感不斷下降。國際金融資訊公司路孚特透過海上運輸船所推算的中國進口數據顯示,8月美國向中國出口的玉米只有24萬噸,比接近150萬噸的2022年8月下降了83%。去年8月,中國沒有從巴西進口玉米,而今年8月,中國從巴西進口的玉米飆升到了58萬噸,遠高於美國。而從9月截至28日的數據來看,中國從巴西進口的玉米達122萬噸,美國則僅7萬噸。兩者的差距不斷擴大。

報導指出,先前中國的玉米進口高度依賴美國和烏克蘭,2022年中國進口的玉米中,美國佔70%左右,烏克蘭佔比超過20%。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之後,中國改變了依賴這兩個國家的策略,轉向進一步擴大玉米的國際來源。中國開始「罕見地」從巴西進口玉米。過去9年中,中國幾乎沒有從巴西進口玉米。今年5月,中國從南非進口的首船飼料玉米抵達,標誌著中國繼巴西之後又正式打通了南非玉米輸華通道。至此,中國玉米進口開始改變美國一家獨特的格局。

日本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的理事研究員阮蔚分析稱,中國轉向巴西玉米有兩個​​原因:一是隨著豐收,巴西玉米的價格下降,競爭力增強。二是為了增強糧食安全,這是中國推動進口國多樣化的結果。

報導稱,2022年中國進口了2,062萬噸玉米。彭博分析,從長遠來看,中國從巴西進口玉米或將鼓勵巴西農民進一步種植玉米,從美國奪走更多的市場份額。巴西官方8月24日公佈的預測數據顯示,該國的大豆和玉米產量均創歷史新高,今年將確認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並將首次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玉米供應國。

彭博社報導中稱,美國在國際玉米市場上佔據半個多世紀的主導地位。在今年8月31日,美國已將全球最大玉米出口國桂冠讓給了巴西,這一趨勢可能永遠無法逆轉。

巴西 美國 西進

延伸閱讀

以巴衝突加深 巴西政治人物左右翼兩極更分化

以巴衝突再起 巴西譴責聲明未提哈瑪斯

小犬來襲雲林農損逾5千公頃 縣府盼中央全品項補助

蛋品大廠勤億進口蛋液蛋流向? 嘉縣市衛生局稽查結果曝

相關新聞

幣安趙長鵬認洗錢「判刑4個月」 擁1.4兆成為美監獄史上最有錢囚犯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創辦人趙長鵬,去年在美國承認洗錢罪後,於4月30日被判處監禁4個月,遠低於控...

陸國台辦:盼台灣方面恢復海上客運5航線與擴大30航點

大陸官方28日對兩岸人員往來有諸多措施,最新消息是大陸已經透過兩會機制,促請我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以及擴大恢復空中客運...

雷軍向比亞迪董座展示小米SU7 力邀合作「搞生態」

北京車展本月25日起登場,是疫情後首次復辦,眾多大陸車企同場較勁。不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26日前往近期首發新車的小米汽車...

ECAF取消? 國台辦:如民進黨拒不悔改,支持進一步措施

國台辦今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朱鳳蓮再被問到ECAF早收清單是否取消的問題時回應表示,如果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拒不悔改,...

未來3年聚焦大陸市場 小米汽車何時外銷?董座雷軍這樣說

小米SU7純電動汽車3月上市後掀起訂車熱潮。小米董事長雷軍今天說,目前SU7鎖單量已超過7萬輛,小米正在全力擴充產能,預...

大陸經濟復甦冷、前景不明 外資企業縮減人力降低成本

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前景未明,令許多國際金融機構在中國的虧損增加。路透社報導,不少機構已暫時擱置了在中國的計畫,甚至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