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流感疫苗2周才有效!北市今起加開過年前18場免費快打站 一表看接種時間、地點

忘了拉手煞車?台中資源回收場37歲老闆檢修車 清晨壓在車輪下喪命

說好的慈濟大學分部呢?苗栗園區文教區恐恢復工業區 地方人士真實心聲曝光

美國務卿布林肯抵大陸 為拜登訪陸鋪路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前左一)廿四日到訪上海,與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前右一)參觀著名景點豫園。(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前左一)廿四日到訪上海,與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前右一)參觀著名景點豫園。(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已於昨日下午抵達上海,展開其任內第二次訪問中國大陸行程。外界普遍預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在北京會見布林肯,香港媒體更指出,布林肯此行可能為美國總統拜登訪問中國大陸鋪路。拜登在二○二○年當選後,迄今尚未訪問中國大陸。

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國務卿布林肯廿四日起訪問中國大陸三天,將以明確坦誠的態度與北京高層會談。美聯社報導,布林肯將和中方官員討論俄烏戰爭、中東局勢、人權、台灣與南海等問題。

布林肯昨日下午搭機抵達上海,由上海市外辦主任孔福安與美國駐北京大使伯恩到場接機,預期布林肯在上海期間將會見商界及青年代表。

在布林肯抵達上海的前一天,中國美國商會發布一份報告指出,儘管北京公開表示歡迎外資,但其開展的一系列國家安全行動還是讓外商擔心中國投資環境是否安全。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國美國商會敦促大陸官方應盡快明確並縮小新國安法的範圍,以防止干擾正常的商業運營。

布林肯預計廿六日前往北京,與大陸外長王毅會談,外界普遍預期習近平也將會見布林肯。

香港星島日報指出,布林肯去年六月十八日至十九日訪問中國大陸,當時大陸外交部宣布是「經中美雙方商定」,言下之意是並非中方主動提出邀請,布林肯此行則是「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部長王毅邀請」。用詞的調整反映的是兩國關係的變化。

報導稱,自去年十一月中美元首舊金山峰會後,中美關係已呈止跌回穩態勢,兩國在各層級各領域開展了一系列重要接觸,中美兩軍也恢復溝通對話。去年六月布林肯到訪時,儘管中美關係仍處於低潮,習近平還是見了他。這次布林肯是正式應邀訪問中國大陸,且可能為拜登訪問中國大陸鋪路,相信習近平將會見他。

布林肯此行預計將與北京討論俄烏戰爭、中東衝突、南海問題,以及遏止芬太尼、提升中美兩軍交往、建立有關AI風險與安全的對話、中國大陸的人權問題,以及美國當前關切的中國產能過剩等多項議題。

美國國務院官員說,布林肯將在「私下和公開場合,強調美國對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長期關注」。

但大陸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廿三日則明確提出,美方不能夠觸碰中方在台灣、民主人權、道路制度、發展權利等問題上的紅線。中方將重點就台灣、經貿科技、南海等問題闡明嚴正立場、提出明確要求。

北京 台海 布林肯 拜登 美國 習近平

延伸閱讀

此行可能會習...布林肯抵達上海 聚焦台灣議題

拜登將簽援烏案 烏議員憂首批美援軍備延宕、不符優先需求

布林肯訪中之際 北京官員:美傷中利益 但兩國關係穩定

布林肯訪華前再炒「產能過剩論」 大陸央媒:這談判籌碼能奏效嗎?

相關新聞

首批大陸赴台團客遭擱置? 我稱未接獲申請

兩岸就陸客來台互推責任,大陸國台辦昨爆料,「大陸居民首批赴台團隊遊的名單至今還擱在民進黨當局有關部門的案頭」。對此,陸委...

大陸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 披露今年對台工作計畫

大陸各省市近期紛紛開展省級「兩會」,其中福建省的政府工作報告的對台部分提出,今年將會加強教育、司法、衛生、科技、體育、文...

中英經濟對話 何立峰會英財相

暌違近六年的英中經濟財金對話,昨天在北京舉行。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說,願和英方進一步拓展經濟財金合作,為發展穩定互惠的...

西藏日喀則6.8強震 至少126死

西藏日喀則定日縣昨上午九時發生規模六點八強震,創下當地百年紀錄,由於震源深度僅十公里,當地震感強烈。截至昨晚官方統計已有...

推鳳梨釋迦 饒慶鈴4日搶頭香訪陸

新年伊始,台東縣長饒慶鈴今日將訪問大陸,成為今年第一位登陸的縣市首長。根據官方公開的計畫書,她此行將會行銷農產品、期盼增...

展望美中台關係 大陸學者:川普將對兩岸「雙向訛詐」

大陸福建廣播影視集團旗下的海峽衛視2024年12月31日晚間撥出一檔節目,邀集大陸學者跟台灣前立委評論兩岸與美中台關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