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嘉義惡火母子3死!弱勢家庭1人養7口 水電費遲繳、鄰居贈衣度日

施崇棠喊抓住AI革命契機 華碩靠「殺手產品」返榮耀?

涉警政監林明佐美人計?女主角今4點聲明澄清:報導不實、檢調洩密

寶林茶室中毒案延燒 桃園30歲男吃炒粿條一度休克住院中

針對進來幾件食品中毒事件,桃園市衛生局啟動稽查和宣導工作。圖/桃園市衛生局提供
針對進來幾件食品中毒事件,桃園市衛生局啟動稽查和宣導工作。圖/桃園市衛生局提供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今晚表示,寶林茶室食品中毒事件,在桃園無分店,不過晚間接獲疾病管制署北區管制中心通知,「寶林茶室」A13店腹瀉群聚案,其中1名個案為桃園市民,經疫調於3月21日晚上至該店食用炒粿條,22日出現腹瀉症狀至診所就醫,後於23日再至醫院就醫,目前於一般病房住院中。

據了解,該名桃園市民為30歲男子,近日都在北市工作,3月21日吃炒粿條,出現噁心、嘔吐,22日至診所就醫,23日再到三總掛急診時,確認休克、肝衰竭、肝指數超過1萬、血壓極低,院方安排住加護病房,不過目前已好轉,在一般病房觀察中。

桃園市政顧問,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明,食品中毒可大可小,與病原菌或毒素最相關,不同的致病因子,帶來的嚴重程度也都不相同,嚴重食物中毒甚至會造成嚴重器官衰竭之生命危險。有些學者疑慮「米酵菌酸」中毒,但台灣未曾發生,印尼、非洲曾出現過相關病例,常見於發酵的米製品、椰子製品中受細菌污染,「米酵菌酸」中毒少見卻危險,因為產生的毒性強,嚴重者可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且死亡率高,臨床並沒有解毒劑,只能採取支持性療法。

顏宗海提醒,預防食物中毒「預防」是最重要的,民眾到餐廳用餐或外食應慎選,要注意店家環境衛生狀況;夏天食物中毒案例多,醫學上有個數字叫「危險溫度」,介於攝氏7至60度之間,微生物容易滋長。民眾買了便當,若是夏天,務必在1小時內吃完,冬天則把握2小時內,如吃不完就盡快放入冰箱保存,要吃的時候再加熱至70度以上,才能殺死微生物。

衛生局呼籲,食品業者應加強自主管理,落實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注意廚房衛生狀況,確保製售產品之品質,食品從業人員,應注意個人衛生,手部有傷口者不可直接接觸食物,應包紮傷口再佩戴手套,若身體不適應停止工作,以免將病原菌汙染食材。衛生局也將持續加強餐飲衛生之稽查、輔導與抽驗,以確保民眾飲食衛生安全。

近來食品中毒事件發生頻傳,桃園市衛生局加強即食食品衛生安全,今年年1月至3月至轄內44處傳統市場及4大觀光夜市,抽驗即食食品及飲冰品等高風險食品(生食、生熟食混合)共計208件,經檢驗衛生標準,其中11件飲冰品初驗不合格,將執行環境衛生稽查並抽驗產品複驗。

衛生局說明,今年已啟動市集美食稽查專案,執行本市50處公、私有市場及夜市高風險即食攤商的食品抽驗,下半年度將執行攤商製程環境衛生稽查。近日因發生重大食品中毒案件,衛生局利用建置的桃食安心資訊平台搜尋出轄內販售高風險食品之餐飲業者計207家,並以簡訊通知業者應重視食品安全衛生,食材儲存應遵行先進先出的原則並確保食材在最適當溫度內儲存。

寶林茶室 食品安全 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

寶林茶室案愈演愈烈 新北議會民進黨團籲嚴查

寶林茶室案追病因 北市:常見食品中毒致病菌為陰性

寶林茶室案不排除人為下毒? 高大成點驗屍關鍵:可能性不高

寶林茶室疑食品中毒案擴大 累計9人就醫釀2死

相關新聞

寶林廚師糞便驗出邦克列酸 毒物醫分析最糟情況

寶林茶室中毒案最新採檢結果昨出爐,越籍代班廚師除了手部檢出邦克列酸,糞便採檢也驗出邦克列酸。毒物醫師表示,目前來看是在糞...

寶林越籍廚師糞便驗出邦克列酸 醫直呼驚:恐是罕見共生體?

寶林茶室中毒案中的代班越籍廚師糞便採檢驗出「米酵菌酸(新譯邦克列酸)」陽性。但廚師本人似乎未出現中毒跡象,北市聯合中興醫...

寶林案住院再1例 21歲女肝指數破千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再增兩名受害者,衛福部昨傍晚公布最新通報人數,總數來到卅二例,新增二名個案分別為六十二歲男性、卅歲女性,...

寶林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 鎖定粿條保存不當

寶林茶室遠百信義A13店食物中毒案有新發展。衛生單位鎖定米酵菌酸肇禍後,昨天確認餐廳胡姓廚師的手上驗出米酵菌酸,檢警懷疑...

寶林茶室廚師為何手部檢出米酵菌酸?專家曝最可能原因

寶林茶室案延燒多日,北市府今早記者會指出,3月24日採集廚師手部等跡證,經台大法醫所檢驗結果發現米酵菌酸。北榮醫師認為,...

新聞幕後╱廚師手上驗出米酵酸菌 北市始終不排除人為可能

台北市信義遠百A13「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北市府今天指出 ,餐廳現場採集的生物、環境跡證有檢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包括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