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永豐銀斥資141億元 收購柬埔寨微型存款金融機構領導者Amret

花蓮觀光產業紓困振興3方案細節出爐 力拚6月上路

時間總是不夠用?選出真心想做的事...其他全放棄吧

圖為上班族時間不夠用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圖為上班族時間不夠用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之所以焦慮時間不夠用,除了無法區分 Have to 和 Want 之外,還可能因為腦容量被用盡,所以對於本來可以不做的事,也變得無法做出「不做」的判斷。若將大腦的記憶體用到極限,我們就會因為疲勞而無法思考。

電腦如果記憶體不足,運作起來就會卡頓,大腦也一樣。所以一定要經常清理,盡量空出腦容量。

一個人如果會煩惱該如何管理時間,每天想盡辦法擠出時間的話,他對人生一定是積極進取的。我暱稱這樣的人為「這也要那也要族」。

本書雖然奉勸大家不要「這也要那也要」地填滿 1 天 24 小時,但一個人若一直過著「這也要那也要」的人生,就有可能下意識認為「不做=放棄」。明明只要努力就能做好更多事,不做的話,就好像輸給自己似的—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想法呢?

但,不做不一定是放棄。

不做並非「放棄」,而是「認真選出自己真心想要做的事情」。順從自己心底的欲望,不做「莫名覺得還是做一做比較好的事」。

只要這樣想,對於「不做」的牴觸,是否就減少一些了?

尤其是「這也要那也要族」,一開始最好不要抱持著「捨棄」「作罷」「拋開」的想法,才能順利地為自己創造時間。

首先,你要翻出腦中所有令自己在意的事,也就是那些「想做的事」「不能忘記的事」「心上懸著又找不到答案的事」等,然後從中挑出應該先處理的事、想去做的事。這就是我所說的「全部翻出來再做選擇」。

養成這種習慣、清出空閒的腦容量後,就能流暢地編輯自己的時間,也更能判斷哪些事該留著,哪些事該作罷。

舉例來說,在筆記本或行事曆上寫下所有今天想要處理的任務。之所以使用筆記本或行事曆,是為了不讓寶貴的腦容量被占據。 也可以利用手機上的筆記 APP,但使用手機的話,經常會順便做起其他事情,而讓那些事占據腦容量。 如果你能用鋼鐵般的意志,在手機上只做「記下任務」這件事,那麼使用手機也無妨。但我認為筆記本或紙本行事曆會是比較便於執行的選擇。

不完全屬於今天一整天的任務,像是「今天不做也罷,明天再做就好」的事、「下週的這件事讓人很不放心」的事,也請先一併寫下。寫的時候,就當做透過寫出「必須記在心上」「非做不可」來清空心理壓力、心理負擔。

全部翻出來後,接著就要挑選出「絕不能退讓」的事。

然後,剩下的其他任務,統統不做。 這麼一來,不做就會變成「認真選出自己真心想做之事的結果」,而不再是「放棄」了。

只要持續這麼做,決定哪些事「不做」就會越來越容易,進而可以用心處理自己所選的重要事項。

(本文摘錄自《Me Time:兼顧工作和生活的時間管理術》,究竟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APP 上班族 在家工作 手機

延伸閱讀

討關注、情勒、厭世...甩開五種「負能量人」!修復心理能量

身體會告訴你!沒來由地討厭某一個人 可能是這原因

最喜歡勾心鬥角3星座出爐!他鬼點子最多「心機全拿來對付敵人」

上班就是種自殘行為?能量哲學家:別再天天反省「我哪裡沒做好」

相關新聞

下屬變上司相遇時怎麼稱呼 ? 網友一面倒這樣建議

公司工作職等升遷,除了個人工作能力為考量外,「人和」也是另一項選擇。如果你的下屬升到比你高的職位,見面時你要如何稱呼他?有一男網友在PTT貼文提問,想問一下其他有經驗的前輩,真的發生該怎稱呼?

新北打造職探營隊 培育醫事人才

據人力銀行資料,醫療專業類人員平均月薪4.6萬、每人工作機會為12.6個,新北市教育局整合醫事產官學界,打造醫事人才職涯...

失聯移工逾8.5萬人 勞動部擬修法重罰非法雇主、仲介

截至今年二月止,在台移工人數75萬6831人,失聯移工人數累計達8萬5229人。近年失聯移工人數屢飆高,不但引發監察院關...

職軍35歲「博士畢業」跳科技業年薪有150萬嗎?過來人:進台積至少2倍

轉職是職涯上一大考驗,近日有名網友詢問,如果自己以35歲的年紀轉換跑道到科技業上班會不會起步太晚不好找工作?貼文一出吸引大批網友留言,紛紛表示以原PO條件根本不用擔心。

華航、虎航大舉徵才 虎航客艙組員起薪上看7.5萬元

疫後航空業強勢復甦,大舉招募新血。中華航空、台灣虎航今天都分別宣布徵才逾百名,包括機師、客艙組員、修護員等;台灣虎航表示...

她問主管薪水何時發?竟遭公司「當面解雇驅離」 卑微求助:我太白目嗎

上班族最討厭跟害怕的事情之一,「非自願離職」大概榜上有名。近日有位網友在網路論壇上發文,敘述自己工作到一半竟被公司趕出去,公司離譜的行徑引發不少網友們的怒火,紛紛痛批公司太荒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