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補充保費費率擬漲至3%衝擊存股族 涉及修法今年不會上路

賴總統就職後台海敏感 五角大廈促北京勿升級情勢

腸病毒就診數創十年新高 醫憂「1族群」缺保護力:未來恐大流行

國內腸病毒進入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快速上升,今年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也創十年來新高,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侯永全/攝影
國內腸病毒進入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快速上升,今年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也創十年來新高,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侯永全/攝影

國內腸病毒進入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快速上升。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表示,今年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十年來新高,跟上周相比疫情成長不少;然而,重症數跟上一次2019年同期相比並沒有較嚴重,流行的腸病毒型別並不相同。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名譽院長林奏延則說,腸病毒通常3至4年流行一次,但新冠後就沒有流行過。

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萬1643人次, 較前一周9518人次上升22.3%,已達流行閾值(1萬1000人次) ,研判國內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呈快速上升趨勢。

根據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易致重症之腸病毒71型及D68型病毒於社區零星檢出,為輕症個案,目前已進入流行期。郭宏偉說,上周出現一名南部25歲男性感染D68型,目前已經恢復。今年累計1例重症病例,為感染克沙奇A10型。

林奏延指出,我國在1998年腸病毒大流行後,幾乎每3至4年就會大流行一次,但是在新冠疫情之後就沒有流行過.他特別擔憂,現在這一批6歲以下的幼童缺乏保護力,有可能會在未來引起大流行。

曾淑慧說,前一波2019年腸病毒流行時,主要是71型,有5例重症,但是今年目前僅有1例重症,重症數量並沒有比較多。然而,門急診就診統計已經超過流行閾值,並且是十年來同期新高,仍要謹慎面對。

郭宏偉表示,腸病毒傳染力強,請民眾提高警覺,大人、小孩皆應確實做好手部衛生,並落實環境消毒,且應時常清洗消毒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家中嬰幼兒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此外,曾淑慧說,去年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已經討論過腸病毒71型疫苗是否提供公費接種,但考量感染為零星散發個案,仍建議家長可以跟醫師討論後,再帶小孩自費接種;今年會再視疫情狀況評估接種建議。

腸病毒重症徵兆。圖/疾管署
腸病毒重症徵兆。圖/疾管署

疫情 腸病毒

延伸閱讀

南部病媒蚊指數又上升 上周新增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都在高雄

腸病毒四月底將進入流行期,如何有效消毒與防治?高危險族群有哪些?

腸病毒進入流行大爆發 南投縣門急診「破3千人」成長180%

腸病毒疫情拉警報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揭原因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新冠確診變多了!醫揭「KP.2恐釀新一波流行」 成人中鏢都有一症狀

新冠再起!小兒科醫師陳敬倫表示,最近確診的病人變多了,尤其大人發燒很高機會篩出陽性,這可能是新病毒株KP.2造成的新一波流行。陳敬倫也提醒,新冠沒有特效藥,但容易傳染給別人,如果能及時檢測,就能做好防護。

YouBike昨晚全台大當機 微笑單車道歉曝原因

全國YouBike系統昨晚發生異常,無法借還車輛。微笑單車公司今早表示,因昨晚9時進行系統效能調整,負載升高導致異常,未...

今起梅雨滯留鋒徘徊連炸4天 吳德榮:慎防雷擊、強風、瞬間大雨

梅雨開炸了,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今天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今起4天梅雨滯留鋒南北徘徊,民眾...

腸病毒、流感病毒肆虐 醫院一床難求 病患苦等

近期腸病毒、流感等病毒肆虐,各大醫療院所人滿為患,新北市議員林金結昨質詢指出,他選區內的土城醫院、恩主公醫院一床難求,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