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傅崐萁清晨率國民黨立委誓師 今必通過國會改革法案

美股道瓊盤中首度漲破4萬點大關!創本波牛市最高點 收盤小跌38點

近9成曾目睹…公共場所打罵小孩

兒盟昨公布「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經驗調查」,近九成民眾曾在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或用力拖走小孩。示意圖,與新聞人物無關。記者林伯東/攝影
兒盟昨公布「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經驗調查」,近九成民眾曾在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或用力拖走小孩。示意圖,與新聞人物無關。記者林伯東/攝影

衛福部統計,台灣去年發生一萬兩千件兒少保護個案,兒福聯盟昨天發布的調查報告發現,近九成民眾曾在公共場所目睹家長打罵或用力拖走小孩,有三成一民眾會上前勸阻或尋求協助,顯示民眾目睹兒少暴力行為時不知如何應對。專家建議,民眾可前往關心了解,嘗試安撫家長情緒或把孩子帶開,若情況嚴重可通報警察或社福單位處理。

兒少保護通報人數增 製表/陳宛茜
兒少保護通報人數增 製表/陳宛茜
兒福聯盟昨發布「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經驗調查」,近九成受訪民眾表示曾目睹大人在公共場合打、大聲責罵或用力拖走小孩,其中近一成七民眾每月目睹類似事件。有六成民眾選擇先站在旁邊看,必要時再出手;會上前勸阻、尋求協助者占三成一。

兒盟更發現,五成四七的民眾在百貨公司、超市或便利商店目睹大人打罵、拖小孩,五成四五發生在餐廳或美食街,甚至孩子被打罵的地點,逾四成在馬路邊。兒盟分析,多數兒少不良管教行為,發生在大量人群目睹的公共環境,甚至在補習班、校園、兒童遊戲場域,易造成當事孩童自尊心低落、身心受傷、親子關係不佳。

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認為,校園、遊戲場域原應是孩童感到安全和受保護的場所,卻發生暴力事件,對處於同一場域的兒少,產生目睹暴力的負面影響。兒盟表示,可利用小道具安撫孩子的情緒,或聊天轉移注意力,千萬別透過體罰讓孩子記得教訓。

調查也發現,高達六成民眾對於這種家暴事件的處理方式,會先站在旁邊看,必要時再出手;三成三五的民眾裝做沒看到或不處理,僅三成一民眾會自行上前勸阻、請該場所負責人或保全協助勸阻,及報警或打保護專線。白麗芳指出,此一調查反映了民眾對公共場合暴力事件的關注,也呈現民眾目睹兒少暴力行為時不知如何應對。

教養作家彭菊仙認為,旁觀民眾不必擔心出面協助就成「正義魔人」,可以用肢體語言如擁抱或拍肩,讓大人和小孩感受到溫暖與同理心,但也要懂得察言觀色,若大人打罵孩子的場所已出現大量圍觀民眾,這時出面只會讓家長覺得丟臉、老羞成怒。但若發現孩子已受到明顯的傷害,就須馬上上前制止,或請警察或社福、政府單位處理。

小孩 警察

延伸閱讀

受不了小孩公共場合吵鬧?精神醫:有「2種可能」父母先理解原因

屏縣AED安心場所認證、警局裝置僅3成 衛生局加強推動

臭蟲危機蔓延國際 專家提醒出國旅遊注意這2件事

公園聚賭查不到?北市警局長說重話:抓不到不用當分局長了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全球首例 美爆乳牛染H5N1傳人

美國發生全球首例乳牛感染高病原性禽流感H5N1病毒事件,不只乳牛,貓、羊也感染,並出現首例人類病例,病情屬輕症但出現結膜...

賈新興:20日水氣移入各地有雨 菲律賓外海熱帶低氣壓生成機率增

天氣又有變化了,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表示,2...

台灣觀光海域生態壓力大 大鵬灣、東北角、北海岸居前3

海洋景觀與海洋生態為台灣重要觀光資產,綠色和平盤點台灣六大海洋觀光區沿近海的海上活動,發現因人為活動頻繁,海洋生態壓力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