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力流失…健保再不改革 醫憂大疫再來無人照顧病人

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右六)表示,健保總額像打嗎啡,戒不掉,但政府卻將維持醫療財務的責任推給醫界,但事實是政府不應推卸財務責任。記者沈能元/攝影
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右六)表示,健保總額像打嗎啡,戒不掉,但政府卻將維持醫療財務的責任推給醫界,但事實是政府不應推卸財務責任。記者沈能元/攝影

攸關國人醫療費用的健保總額,明年度預算逾8500億元,衛福部健保會將於明天上午9點展開協商,共邀及醫院、西醫基層、牙醫、中醫四大部門及工商團體等付費者代表研議。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表示,健保總額像打嗎啡,戒不掉,但政府卻將維持醫療財務的責任推給醫界,但事實是政府不應推卸財務責任。

113年度全民健保醫療給付費用總額成長率經國發會審議通過,成長率為2.621%至4.7%,總預算金額為8581億元至8755億元,兩者相差金額為174億元。

張鴻仁今於「政府不敢告訴你的健保危機」新書發表會暨座談表示,健保行之多年「總額預算」制度,為當時衛生署長李明亮推動,並早已提醒此制度只是中短期措施。但現階段健保總額的天花板太低,有如只有2米高的房間,難以裝潢。

今天與會的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說,健保總額資源有限,新藥納保太慢,患者自費負擔超乎想像,在臨床看到太多病人、家屬非常辛苦,尤其現在醫療科技進步太快,包含藥物、手術等,如果健保不改革,「嗎啡(健保總額)效用會越來越低,就像我在病房照顧的安寧病人。」

張鴻仁說,長壽其實是錢堆出來的,「如果想少花錢,就拿命來換」,台灣現在就是如此,用國民壽命去換低價健保。

今天與會的台灣健康經濟學會理事長連賢明說,全民健保問題來源是完全不讓市場運作,如現行採用價格管制,短期效果好,但長期投資不足,導致醫護薪水低、醫療品質停滯不前、人民平均餘命開倒車,如何解決現有健保財務狀態,讓市場進入制度是解方之一。

政府長期投資健康不足,目前國人醫療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為6.2%,總統大選將至,多名參選人提出占比提高至8%,換算成預算高達4600億元。連賢明呼籲,提出健康醫療照護支出提高至GDP8%的參選人,應說明財源與用途。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盧瑞芬提醒,資源有限、慾望無窮,社會保險公平性仍應適度維持,尤其在醫療可近性、救人性命的醫療服務面,但若是追求就醫過程的舒適度,如住單人病房等則可強調「使用者付費」,回歸市場機制,兼顧消費者權益。

「下一場大疫誰來顧加護病房、專責病房?」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李偉強提到,現行健保是依過去急重難罕設計,但現行醫療重點已是慢性病照護,長期投入不足及總額控管支出,不只自費項目越來越多,甚至侵蝕醫療根基,許多醫師不願意選擇胸腔內科、感染科,加上護理人員短缺,如果再有新的感染疫情,病人恐無人照顧。

健保 患者 成長率 護理 醫師

延伸閱讀

增加健康照護政見 學者籲參選人講明4600億財源

健保漏洞達千億 學者:應大規模全面改革

醫界提設健保安定基金 薛瑞元:須再溝通

賴清德拋「健保安定基金」 薛瑞元:尚未討論仍待溝通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台灣觀光海域生態壓力大 大鵬灣、東北角、北海岸居前3

海洋景觀與海洋生態為台灣重要觀光資產,綠色和平盤點台灣六大海洋觀光區沿近海的海上活動,發現因人為活動頻繁,海洋生態壓力高...

明清晨北台灣留意1字頭低溫 白天多雲到晴周末再轉雨

中央氣象署表示,明天清晨北部及東半部仍較涼,受輻射冷卻影響,局部可能只有15、16度,白天溫度回升,各地為多雲到晴,僅東...

家長查不到!虐嬰行為人公告縣市不同調 衛福部要求統一

托育人員虐嬰事件頻傳,讓家長人心惶惶。「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違反該法49條對兒少身心虐待、屢次施暴等情況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