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1:58花蓮近海規模4.2地震 最大震度花蓮縣3級

為何容忍40年房貸?他怨制度害房價狂漲 內行搖頭:時間可換財富

健康食品琳瑯滿目小心受騙 食藥署:全台僅421件通過認證

林金富表示,依照台灣食安法規定,得取得「小綠人標章」才能夠宣稱為「健康食品」,並沒有保健食品這項名詞。圖/食藥署官網
林金富表示,依照台灣食安法規定,得取得「小綠人標章」才能夠宣稱為「健康食品」,並沒有保健食品這項名詞。圖/食藥署官網

國人對於健康非常重視,對於各類營養補充品的購買力更是旺盛。但並非所有產品都能標榜為「健康食品」,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依法規定得取得「小綠人標章」才能夠宣稱為「健康食品」,且僅能宣稱13種功效,全台統計僅421件食品獲得認證。食藥署提醒,民眾除認明小綠人標章,也可以善用「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查詢,確保買到的產品安全性。

市面上健康食品琳瑯滿目,標榜的功能千奇百怪,但依法並沒有任何產品能夠稱為「保健食品」。林金富表示,依照健康食品管理法規定,得取得「小綠人標章」才能夠宣稱為「健康食品」,並沒有保健食品這項名詞,並且僅限定13項功效可申請認證,為胃腸功能改善、調節血脂、護肝、骨質保健、免疫調節、輔助調整過敏體質、不易形成體脂肪、調節血糖、輔助調節血壓、抗疲勞、延緩衰老、促進鐵吸收及牙齒保健等。

不過,國人最愛選用的益生菌,年產值高達43億,卻並非每項產品都有取得認證標章。林金富表示,根據食藥署統計,全台僅421件食品有取得小綠人標章,其中有54項益生菌產品,腸胃功能改善有34件,輔助調整過敏體質17件、免疫調節7件、調節血脂4件、不易形成體脂肪2件,而牙齒保健、調節血糖、骨質保健各1件。

不過,市面上愈來愈多產品宣稱有保健功效,相當可能都已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規定。食藥署表示,「健康食品」須經過科學化之安全及保健功效評估試驗,證明無害人體健康,且成分具有明確保健功效,或成分符合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之健康食品規格標準者,才能向衛生福利部申請健康食品查驗登記,取得健康食品許可證後,才允許標示或廣告為「健康食品」及核准之保健功效。

食藥署指出,市面上的「養生食品」、「營養食品」、「保健食品」或「機能性食品」,僅能視為一般食品,不得在品名標示「健康」字樣,也不能宣稱產品具保健功效。依「健康食品管理法」規定,「健康食品」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顯著標示許可證字號、「健康食品」字樣及標準圖樣於容器、包裝或說明書上。

食藥署提醒,若民眾想辨別購買的食品是一般食品或健康食品,可查看產品是否標示小綠人標章、「健康食品」字樣及許可證字號,以確認該產品是否為健康食品;另也可以透過「食藥署官網的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查詢。同時,健康食品仍為食品非藥品,故無治療疾病效果,若有身體不適仍需循正規醫療管道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保健食品 食安 食藥署

延伸閱讀

超思巴西蛋來源不明遭疑有禽流感風險 食藥署:要求業者提2文件

美國回應了!鮮櫻桃屢違台灣食安法 食藥署今又攔2批

徐巧芯批進口巴西蛋「謀財又害命」 食藥署說話了

土耳其進口雞蛋又出包 義大利松露頻違規食藥署行文駐台辦事處討說法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出門小心!7縣市大雷雨來了 慎防劇烈降雨、雷擊及強陣風

大雷雨來了,中央氣象署下午14時59分針對雙北等7縣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警戒區域:新北市、台北市、新竹縣、新竹市、桃園...

今晚西半部轉雨 明起各地防劇烈天氣北台驟降10度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劉宇其上午指出,明天起受鋒面影響,明後各地開始有局部大雨,尤其西半部要留意局部大雨,宜蘭及花蓮要留意短延...

水情吃緊?氣象署:今年梅雨量正常至偏少、氣溫偏暖

中央氣象署預測,今年春季(2至4月)平均溫度為1951年以來的第2暖,整體雨量值則偏少,僅約氣候值8成;接下來梅雨季(5...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醫生示警「重症高危險族群」小心3種常見症狀

最近是腸病毒的流行期,各醫院診所腸病毒患者明顯增多。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於臉書發文提醒常見症狀;此外,5歲以下幼兒是腸病毒的重症高危險群,家長千萬要留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