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13會考數學/幾何題難、非選出現「魔王題」 試題解答一次看

「適度飲酒」有益健康? 專家告訴你喝酒與健康到底有沒有關聯

獨/520兩岸過招!雙城論壇陸方踩線團訪台 北市府520後向中央申請

手機、PC、筆電需求低迷 被動元件MLCC供應商產能降載

研調機構TrendForce今日發表報告,統計顯示今年1至4月MLCC供應商總出貨量為13590億顆,對比2021年同期減少34%,顯示全球經濟逆風對MLCC產業的衝擊力道更甚疫情。

第二季至今,由於品牌端與ODM訂單需求起伏不定,加上降價壓力不斷,導致MLCC供應商持續控制產能降載,以維持供貨、庫存、價格三者間的平衡。

5月日廠平均產能稼動率為78%;中、台、韓廠則約60至63%,在終端消費需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供應商減產降載恐成為短期常態。

從MLCC需求出海口來看,手機方面,華為、榮耀、OPPO第二季推出的新機無法有效提振中國內需市場消費力,導致品牌廠對新品銷售計劃更加保守。

伺服器方面,目前預估今年整機出貨量年減2.85%,且後續恐有下修可能,ODM材料庫存去化連帶受影響,截至4月底英業達、廣達、緯穎等平均庫存仍高達4至8周不等。

PC及筆電市場,由於適逢疫情以來三年一次的換機時節,ODM從三月開始不論消費或是商務機種,開始陸續量產與出貨英特爾第13代Raptor Lake CPU新平台,但從廣達、仁寶前兩大ODM代工廠四月公布出貨數字,分別僅達330萬台、240萬台,甚至低於去年同期在中國封城,供應鏈斷鏈、成品出貨物流卡關的衝擊下,所繳出的320萬台、220萬台數字。

相形之下,如今的表現正說明目前終端消費市場需求低迷,加上經濟前景不明,使OEM保守看待新品上市的銷售預測。

TrendForce進一步表示,先前市場普遍認為庫存壓力是衝擊MLCC產業的主因,不過從占MLCC需求3成的手機、PC及筆電產品,ODM早在去年第三季已陸續開始調節庫存,至今年第二季已逐步恢復正常,不時有急單、短單的庫存回補情形,但整體仍不敵消費市場低迷的壓力,故買方對MLCC的拉貨力道低且無法持續。5月MLCC供應商BB Ratio(Book-to-Bill Ratio;訂單出貨比值)為0.85,僅比四月微幅增長0.01,訂單成長幅度極低。

展望第三季,儘管品牌廠與ODM仍寄望傳統旺季能刺激需求復甦,但計算實質釋出給供應商的MLCC預報訂單量,成長幅度仍低,尚未看到傳統旺季應有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日廠村田近期獲蘋果公司預計在第三季上市的iPhone 15新機備料需求訂單,訂單量略高於去年同期,意味著蘋果認為今年iPhone15軟硬體升級表現,對消費者仍具吸引力。

📢 懶人包/LINE新功能「貼圖拼貼樂」全員開放!影片6招教學混搭快來看
📢 LINE免費貼圖來了!母親節獻愛必備 這Q版爽用180天、2款名牌貨都會動
📢 蘋果發表會懶人包/13吋iPad Air、iPad Pro升M4、Apple Pencil Pro不漲價
📢 M4版iPad Pro、iPad Air 6新舊價格比一比!這款竟便宜1500元
📢 官方認證!任天堂新一代Switch 2確定1年內亮相 粉絲快存錢
ODM 消費

延伸閱讀

伺服器鏈 今年出貨下修

威強電、樺漢 押長天期

霧裡看大佛…全台空品最差的4個測站都在這裡

廣達跌回「百元之下」市場急曝隱憂 分析師最新看法出爐

相關新聞

台積電先進封裝產能被訂光 輝達、超微一路包到明年

AI應用百花齊放,兩大AI巨頭輝達(NVIDIA)、超微(AMD)全力衝刺高效能運算(HPC)市場,傳出包下台積電今、明...

受惠全球雲端科技大廠加碼投資 台積電AI營收上衝百億美元

台積電AI業績喊衝。法人看好,受惠全球雲端科技大廠加碼AI投資順勢帶動客戶瘋狂下單,台積電今年AI營收將首度突破百億美元...

台積電首度發表2奈米強化版A16新型晶片製造技術

台積電在美國當地時間24日舉辦2024年北美技術論壇,會中揭示其最新的製程技術、先進封裝技術、以及三維積體電路(3D I...

魏哲家出席北美技術論壇 台積電2026年完成矽光子整合

台積電於美國時間24日舉辦北美技術論壇,發表A16技術,預計2026年量產,屆時將邁入埃米世代。2025年完成緊湊型通用...

鴻海首部國產電動車上陣 展示完整電動車生態系

「2024 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17日於南港展覽館1館舉行。鴻海(2317)作為主要參展廠商,圍繞集團智慧電動車平台,進...

台積電下屆董事候選人名單出爐!林全與二外籍女獨董入列

台積電今日宣布十位董事被提名人,包括三位現任董事魏哲家、曾繁城、龔明鑫,四位現任獨立董事彼得‧邦菲爵士、麥克‧史賓林特、...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