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康橋校車連2個月車禍 新北市府說重話:不排除命其停召

終結連6季負成長!第1季製造業生產年增6.16% 將回到成長態勢

經濟部23日發布3月工業生產指數92.76,製造業生產指數92.49,雙雙由負轉為正成長。製造業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23日發布3月工業生產指數92.76,製造業生產指數92.49,雙雙由負轉為正成長。製造業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23日發布3月工業生產指數92.76,製造業生產指數92.49,雙雙由負轉為正成長。2024年第1季製造業生產年增6.16%,終結連續6季負成長。經濟部認為,製造業生產將回歸成長軌道,惟因傳產受到全球終端需求仍疲弱影響,將抑制製造業生產成長率。

經濟部預測4月在低基期效應,製造業生產年增率將彈升11.1%至16.4%。

【中央社/台北23日電】

AI浪潮推升晶片和伺服器需求,拉抬首季製造業生產指數翻紅,年增6.16%,其中首季積體電路業生產指數達96.5,創歷年同季次高,年增13.46%,結束連續5季負成長。經濟部分析,看好AI趨勢持續挹注整體工業生產表現,逐季成長機率高。

經濟部今天公布3月工業生產指數92.76,年增3.99%,3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92.49,年增4.01%;累計首季工業和製造業皆結束連續6季負成長,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為87.21,年增6.16%。

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人工智慧(AI)浪潮持續,帶動相關晶片、伺服器等需求成長,反映在製造業生產指數上,首季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的增幅皆達雙位數,分別年增11.12%、17.69%。

進一步觀察資訊電子產業,在IC設計、印刷電路板、主機板、DRAM等產品增產帶動下,3月電子零組件業生產指數92.52,年增13.27%,連3紅。其中占比最大的積體電路業首季生產指數達96.5,為歷年同季次高表現,年增13.46%,結束連續5季負成長。

同樣受惠AI浪潮,伺服器需求增加,加上手機鏡頭訂單增加,3月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生產指數達132,創歷年單月新高紀錄,年增15.15%,為連續9個月正成長。

傳統產業方面,由於全球經濟復甦力道緩慢,終端需求仍未明顯回升,3月機械設備、化學材料及肥料、基本金屬和汽車及其零件業皆衰退,年減幅度介於5.6%至9.87%。

黃偉傑指出,若以單季觀察,化學材料、塑膠製品的減幅縮小至個位數,分別年減3.28%、7.1%,基本金屬則呈現持平、年增0.01%,結束連續8季度負成長;與去年單季雙位數衰退幅度相比,顯示出傳統產業「慢慢爬升」,不過成長力道仍須視終端需求回升速度。

展望未來,黃偉傑指出,AI浪潮推升半導體、資通訊產品需求,為支撐工業生產成長的主力,預估4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84.45至88.45,年增11.1%至16.4%,逐季成長機率高。

由於工業生產受出口表現影響,黃偉傑表示,國際經濟情勢雖呈現正向,但回升速度並未如預期快速,加上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以及美國近日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未有降溫趨勢,可能引發通膨再起的擔憂,最終將影響終端需求回升速度,傳統產業回升速度也會遭壓抑。

工業生產指數 製造業

延伸閱讀

風電毀藻礁?能源署闢風電廊道缺溝通 挨批「太上皇」

經部科專技術囊括8愛迪生獎 創單一年度獲獎新高紀錄

外銷訂單3月翻 年增1.2%、金額逾471億美元…第2季拚轉正

AI 科技應用持續擴增 電子品接單動能強...終結頹勢

相關新聞

賴推二次能源轉型 拚多元綠能

賴清德總統昨天在就職演說表示,大家需要穩定供電,他將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智慧電網,強化電力系統的韌性;新任...

遭學者指北部供電不足 台電反擊:如果是這樣,怎麼會只有桃園事故多

針對有學者稱桃園饋線跳脫造成停電主因為供電不足,台電澄清,已多次強調配電事故和電源不足是2個獨立問題,外界不應混為一談,...

撥補台電導致略升…國債新高 每人背債27.4萬元

財政部近日公布最新國債鐘,平均每人負債廿七萬四千元創歷史新高,遭立委砲轟國債鐘破表;不過,財政部晚間火速發布新聞解釋,至...

缺工缺料…衝擊前瞻軌道建設 非軌道工程也受災

交通缺工缺料問題嚴重,各地公路、捷運工程進度大受影響,尤其政府推動前瞻計畫,軌道建設更成重災區;雙北捷運局都說,缺工缺料...

桃園頻停電 台電:供電有長程規畫、至2030年發電可淨增910萬瓩

桃園市近期頻繁發生停電事故,台電供電能力因此遭到更多質疑,台電今日對此表示,新增機組發電量高於退役的機組,遠程看到203...

【重磅快評】台灣能源轉型卡關了?

時序過了立夏,霧季接近尾聲,日照時間增加,照理說供電應該趨於穩定,但現況不然,無預警停電頻率增加,民眾的不便明顯增加,根...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