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與宏碁合作 運用AI技術從樹突細胞對抗大腸直腸癌

三顧(3224)今(30)日於台灣醫療科技展會場舉辦法說會,宣布將與宏碁(2353)集團合作,運用宏碁的人工智慧(AI)技術,發展具治療潛力的樹突細胞以對抗大腸直腸癌,希望在明年第1季申請IND。三顧表示,透過AI的數位製造藍圖,將成為「從事再生醫療的科技公司」,

三顧指出,將利用專利技術開發更多產品,在2024與2025兩年之間啟動臨床試驗。另外在「特管辦法」邁入第4年之際,除拓展醫美診所通路進行皺紋與凹疤治療外,也將開發外泌體醫美保養品,進軍醫美保養品市場。

三顧指出,再生醫學最需要克服的就是解決「製造」衍生的問題,例如:供貨不穩定、難以找到替代品等等。即使是國際大廠,也難以克服,甚至CAR-T等新興療法,也因製造端的困難點導致供貨斷層。三顧已擘劃藍圖,透過一系列布局,構成細胞醫療生態系,不僅開發自有產品,也讓三顧成為再生細胞療法廠商的首選。

首先,三顧今年8月已經通過衛福部查核,成為台灣首家具有PIC/S GMP先導工廠認證的再生醫學細胞治療公司;其次,為了因應細胞製劑小量多樣的特性,提高細胞產能,三顧與學研單位合作開發AI結合過往產品、研發與製程的參數資料,建立與生產流程相關演算法,讓三顧可以克服目前細胞不易大量製造及品質控管困難的問題,讓細胞治療可以進一步普及。

三顧副董事長陳宗基指出,三顧已將累積的再生細胞相關資料製成資料庫,並與學研單位合作開發AI專利演算法,將智慧製造的思維導入細胞製造中,生產製造細胞可望猶如生產複雜的電子零件,良率可望大幅提升,也吸引日本國際大廠洽談合作,合力開發國際市場。

為了開發新型細胞療法,三顧也積極與宏碁集團合作,透過其AI技術,生產最有治療潛力的樹突細胞,攜手醫院共同針對目前難治之症開發出免疫細胞療法。目前鎖定大腸直腸癌作為治療標的,雙方將於近期簽約合作,希望在明年第1季申請IND。

不僅如此,三顧也與學研單位合作利用AI運算精準地找出軟骨缺損的部位,並將其與「三顧自有的異體軟骨技術」結合,此方式可免除外科手術及其衍生的不便。

此外,三顧的關係企業也已建立CAR-T生產技術。旗下產品線,可望構成再生醫療生態系,成為亞洲頂尖的再生醫療公司。

三顧表示,為充實營收,三顧已開發出「M Cell高效能聚合型纖維母細胞」並取得專利,讓細胞可以較長時間地停留在患部上,且可透過針筒注射的方式、無須依賴手術植入,使用方便,改善既有再生細胞製劑的不足之處。

目前M Cell技術已應用於醫美的除皺與填補凹疤,先透過特管辦法在三家醫院與四家醫美診所進行,未來將持續拓展到13家國內醫院與一線醫美診所。此外,三顧也將申請除皺與填補凹疤的IND,進入臨床試驗,取得許可後,將更為普及。

陳宗基表示,目前公司的產品線已高達六個,都將在明後年陸續進入臨床收案階段,加上過去三年在細胞製造部分的布局,在取得GMP認證後,將有助於開發新客戶,除了可以提供客戶CDMO服務,還可以透過與宏碁合作的模式,開發新產品線,讓公司成為亞洲頂尖的再生醫療公司。

AI 醫美

延伸閱讀

00878納入聯電、世界先進、統一…00922新增仁寶、微星、創意 今日起盤後生效

00878換股!新增聯電、世界先進、統一 00922新增仁寶等3檔

景氣越差業績越好 宏碁集團賣遊戲、修3C撐起營運

WirForce 2023花博爭艷館週日前不斷電 《新世紀福音戰士》高橋洋子今晚開唱

相關新聞

遭學者指北部供電不足 台電反擊:如果是這樣,怎麼會只有桃園事故多

針對有學者稱桃園饋線跳脫造成停電主因為供電不足,台電澄清,已多次強調配電事故和電源不足是2個獨立問題,外界不應混為一談,...

撥補台電導致略升…國債新高 每人背債27.4萬元

財政部近日公布最新國債鐘,平均每人負債廿七萬四千元創歷史新高,遭立委砲轟國債鐘破表;不過,財政部晚間火速發布新聞解釋,至...

缺工缺料…衝擊前瞻軌道建設 非軌道工程也受災

交通缺工缺料問題嚴重,各地公路、捷運工程進度大受影響,尤其政府推動前瞻計畫,軌道建設更成重災區;雙北捷運局都說,缺工缺料...

桃園頻停電 台電:供電有長程規畫、至2030年發電可淨增910萬瓩

桃園市近期頻繁發生停電事故,台電供電能力因此遭到更多質疑,台電今日對此表示,新增機組發電量高於退役的機組,遠程看到203...

【重磅快評】台灣能源轉型卡關了?

時序過了立夏,霧季接近尾聲,日照時間增加,照理說供電應該趨於穩定,但現況不然,無預警停電頻率增加,民眾的不便明顯增加,根...

4月出口低於預期但連6紅 近期展望如下了雨綠肥紅瘦

財政部今(8)日公布4月海關出口統計,4月出口374.8億美元,較上月減 10.4%,較上年同月增4.3%,雖相比去年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