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相差50歲!「職棒之父」陷忘年戀 欠債數億元神隱中

擁有這種基因晚年失智風險高 研究顯示症狀可能提早10年出現

車輪餅「1傳統口味」完全沒人買?一票人力挺:懂吃的人必點

工業、服務業 生產總額達42兆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行政院主計總處每五年辦理一次「工業及服務業普查」的基本國勢調查,2021年普查於去年完成實地訪查,並於近日發布。此次特別針對各縣市工商業場所單位、從業員工及生產總額資料編制相關統計結果,以了解各區域及縣市產業結構分布情形。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工業及服務業生產總額42兆元,以台北市9.5兆元居冠,另逾4.5兆元者包括:桃園市4.8兆元、新北市4.8兆元、高雄市4.7兆元,以及台中市4.5兆元,合計貢獻全體六成七的生產總額。

以地區來看,北部地區24.1兆元或占57.4%,南部地區9.1兆或占21.6%,中部地區8.5兆元或占20.3%,東部地區0.3兆元或占0.6%,金馬地區494億元或占0.1%。

主計總處官員分析,若與上次於2016年所進行的普查調查結果比較,以北部地區增加5.3兆元居冠,南部地區增加2.3兆元居次,中部地區增1.7兆元再次。

進一步觀察各縣市,台北市因為居我國金融中心,隨投資獲利成長,增加2.4兆元最多,高雄市則受惠於鋼鐵需求擴增及鋼價走揚,增1.1兆元居次。台南市因半導體產業需求暢旺及廠商擴廠,增1兆元再次,台北市、高雄市、台南市合計貢獻全體生產總額增量的47.2%。

若就成長幅度觀察,主計總處官員指出,以半導體產業聚集的新竹市、新竹縣及台南市分別增加60.1%、50.1%、42.5%,基隆市因疫情致塞港運價飆升,成長亦達54.4%

此外,在工業及服務業場所單位家數部分。主計總處指出,2021年普查為155萬家,其中新北市24.6萬家、台北市22.4萬家、台中市21.7萬家,以及高雄市18.7萬家,均逾15萬家較多,合計占全體場所家數的五成六。

主計總處官員分析,若與上次於2016年所進行的普查調查結果比較,以北部地區增加8.1萬家居冠,南部及中部地區分別增加4.6萬家及4.5萬家。各縣市中,台中市、新北市、桃園市及台北市均增逾2萬家較多,合計占全體增加家數的五成四,其中桃園市增加20.6%最高,另新竹縣因新竹科學園區產業群聚效益帶動,五年間亦成長21.4%。

至於在工業及服務業從業員工方面,主計總處表示,2021年普查為960.5萬人,各縣市中從業員工逾百萬者,包括台北市188.8萬人、新北市141.4萬人、台中市130.9萬人、高雄市105.1萬人及桃園市104.2萬人,合計提供全體七成的就業機會。

主計總處官員分析,若與上次於2016年所進行的普查調查結果比較,以北部地區增加38.7萬人居冠,南部及中部地區分別增加18.9萬人及18.8萬人。各縣市中,以台中市增加11.5萬人、桃園增加10.8萬人、台北市增10.2萬人較多,合計占全體增加人數的四成二。

台中市 桃園

延伸閱讀

美國投入戰爭…工業產能緊繃、大宗物資和商品需求飆 相關概念股出列

政院通過紓困振興特別決算送監察院 將舉債8032億元

相關新聞

賴推二次能源轉型 拚多元綠能

賴清德總統昨天在就職演說表示,大家需要穩定供電,他將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智慧電網,強化電力系統的韌性;新任...

遭學者指北部供電不足 台電反擊:如果是這樣,怎麼會只有桃園事故多

針對有學者稱桃園饋線跳脫造成停電主因為供電不足,台電澄清,已多次強調配電事故和電源不足是2個獨立問題,外界不應混為一談,...

撥補台電導致略升…國債新高 每人背債27.4萬元

財政部近日公布最新國債鐘,平均每人負債廿七萬四千元創歷史新高,遭立委砲轟國債鐘破表;不過,財政部晚間火速發布新聞解釋,至...

缺工缺料…衝擊前瞻軌道建設 非軌道工程也受災

交通缺工缺料問題嚴重,各地公路、捷運工程進度大受影響,尤其政府推動前瞻計畫,軌道建設更成重災區;雙北捷運局都說,缺工缺料...

桃園頻停電 台電:供電有長程規畫、至2030年發電可淨增910萬瓩

桃園市近期頻繁發生停電事故,台電供電能力因此遭到更多質疑,台電今日對此表示,新增機組發電量高於退役的機組,遠程看到203...

【重磅快評】台灣能源轉型卡關了?

時序過了立夏,霧季接近尾聲,日照時間增加,照理說供電應該趨於穩定,但現況不然,無預警停電頻率增加,民眾的不便明顯增加,根...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