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振 中經院下修今年GDP至1.38% 目前各機構最低

由於投資不振,中華經濟研究院今(20)日下調2023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1.38%,較7月預測值下修0.22個百分點,是目前各主要機構當中最低。中經院院長葉俊顯表示,除了全球需求走緩外,國內投資以及商品貿易成長較預期更顯疲弱,是此次下調主因,目前預測2024年經濟成長率為3.03%。至於以巴衝突將會造成多大影響,葉俊顯認為,要視戰爭持續多久及範圍是否擴大。

在2023年全年CPI年增率部分,中經院預測為2.24%,超過2%通膨警戒線。對此,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彭素玲提醒,目前最令人憂心的是,以巴戰爭可能擴及中東地區其他國家,如伊朗,不旦會使戰事衝突更加惡化,也將影響石油能源供應,並透過油價影響各國通膨走勢,以及貨幣政策走向、衝擊全球金融體系,或再次上演1970年代的中東石油危機。

但對於未來經濟情勢,中經院並不悲觀。葉俊顯表示,「距離隧道口已經很近,看到光了」,且目前AI需求的燕子已經出現,期待明年可以看到明顯的燕群飛來。經濟成長模式可望由今年的「內溫外冷」,明年轉為「內溫外也溫」的相對平衡情形,預期未來經濟情勢是往好的方向走。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啓超指出,目前3C庫存最壞的時刻已過,預期在基期效應與庫存偏低的因素下,明年台灣出口應會漸有起色,「補庫存」將會是明年景氣復甦的主要動力。但,美國的通膨與大陸的景氣復甦將是二大不確定因素。

此外,林啟超也提醒,油價波動和新台幣貶值,明年是否可能再度發生「輸入性通膨」,並造成通膨預期,則需要密切關注。至於以巴戰事,則須留意衝突的範圍和時程,伊朗介入或戰事範圍限縮在加薩走廊,所受到的衝擊是不一樣的。

成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林常青也認為,接下來的經濟情勢「審慎樂觀」,由於美國經濟比預期好,大陸也轉好一些,期待11月、12月是否能有額外的需求再被引發出來。此外,目前來自產業界的氛圍是,筆電、智慧型手機的需求,在第4季可望逐漸回溫,2024年在雲端服務、生成式AI,以及伺服器、網通設備應該也會有比較大的突破,再加上美國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是值得期待的部分。

中經院指出,由於全球經濟前景不明,廠商投資轉趨審慎保守,高利時期也使廠商投資成本升高,投資意願降低,以及上年基期較高影響,預期國內固定資本形成及民間投資今年的年增率分別為-4.73%、-6.55%,2024年則分別為3.77%、2.92%。2023年國內固定資本形成對經濟成長貢獻負貢獻1.24個百分點,2024年則轉為正貢獻0.98個百分點。

中經院還表示,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受到亞幣連動,以及通膨、利差與經濟情勢等因素影響,在東亞國家經濟成長多為下修,且亞幣呈現貶值走勢下,預估2023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全年平均匯價約為31.18元,較去年的29.81元貶值約1.37元,貶值約4.4%。

不過,彭素玲提醒,景氣復甦仍面臨多個不確定因素,包括各國通膨與貨幣政策動向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中國大陸後疫時期經濟走勢及兩岸政治和經貿關係動向,以及國內投資支出與庫存去化進程,還有俄烏戰爭、以巴衝突與中東情勢發展等,都須密切關注。

通膨

延伸閱讀

中經院大幅下修今年GDP1.38% 經濟走勢往好的方向「洞口看到光了」

一帶一路高峰會開幕、中國第3季 GDP 優於預期 法人:銅價後勢可期

鮑爾暗示11月不會升息 但不排除之後利率再升的可能性

大摩:美公債買點快要來了 10年期殖利率創16年新高

相關新聞

遭學者指北部供電不足 台電反擊:如果是這樣,怎麼會只有桃園事故多

針對有學者稱桃園饋線跳脫造成停電主因為供電不足,台電澄清,已多次強調配電事故和電源不足是2個獨立問題,外界不應混為一談,...

撥補台電導致略升…國債新高 每人背債27.4萬元

財政部近日公布最新國債鐘,平均每人負債廿七萬四千元創歷史新高,遭立委砲轟國債鐘破表;不過,財政部晚間火速發布新聞解釋,至...

缺工缺料…衝擊前瞻軌道建設 非軌道工程也受災

交通缺工缺料問題嚴重,各地公路、捷運工程進度大受影響,尤其政府推動前瞻計畫,軌道建設更成重災區;雙北捷運局都說,缺工缺料...

桃園頻停電 台電:供電有長程規畫、至2030年發電可淨增910萬瓩

桃園市近期頻繁發生停電事故,台電供電能力因此遭到更多質疑,台電今日對此表示,新增機組發電量高於退役的機組,遠程看到203...

【重磅快評】台灣能源轉型卡關了?

時序過了立夏,霧季接近尾聲,日照時間增加,照理說供電應該趨於穩定,但現況不然,無預警停電頻率增加,民眾的不便明顯增加,根...

4月出口低於預期但連6紅 近期展望如下了雨綠肥紅瘦

財政部今(8)日公布4月海關出口統計,4月出口374.8億美元,較上月減 10.4%,較上年同月增4.3%,雖相比去年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