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溫羅汀記憶書 音樂空間主理人陳瑞凱×樂團主唱吳志寧

(圖/海邊的卡夫卡Kafka by the Sea)
(圖/海邊的卡夫卡Kafka by the Sea)

(圖/海邊的卡夫卡Kafka by the Sea)
(圖/海邊的卡夫卡Kafka by the Sea)

【文ー林佳蕙.圖ー海邊的卡夫卡Kafka by the Sea、切音樂電影有限公司、田育志】

位於公館的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Kafka by the Sea」,今年初因為都更的關係,關閉了經營17年的場址。這個消息讓樂迷感到相當不捨,也讓不少人思及「溫、羅、汀」這一帶文化版圖可能產生的轉變,透過海邊的卡夫卡空間主理人陳瑞凱和樂團「929」主唱吳志寧的對談,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視角,思考關於這座城市文化活動的未來。

大家都在這裡

從公館延伸至師大一帶的商圈,作為台北市發展有時的文化區,在過去的歲月裡,吸引了各種文化團體與商家進駐。如今這一塊台北的文化孕生地之一,隨著海邊的卡夫卡搬遷,讓大家開始思考這個區域的未來發展與台北文化活動場域的更迭。

陳瑞凱將自身定位為過去公館藝文咖啡館「挪威森林」的繼承人,開店之初他受到挪威森林咖啡館創辦人阿寬許多教導與指引,甚至店裡也沿用彼處的舊桌椅。同時,身爲獨立樂團「1976」主唱的他,當年深受此區電影院、書店和咖啡館林立的氛圍影響,於是決定在此覓點開店,陳瑞凱說:「藝文咖啡館就是要跟音樂、文學、電影等不同藝術形式有所串聯,在這裡可以激盪出很不錯的創意火花。」秉持著這樣的理念與地利之便,過去海邊的卡夫卡不僅提供音樂演出的場地,成為許多音樂人如929樂團、HUSH、大象體操、法蘭、許哲珮、鄭宜農的重要搖籃,也舉辦了各式與電影和出版相關的發表座談會。

位於公館的「海邊的卡夫卡」是許多音樂人的搖籃。 (圖/切音樂電影有限公司)
位於公館的「海邊的卡夫卡」是許多音樂人的搖籃。 (圖/切音樂電影有限公司)

而從外地北上發展的吳志寧,猶記得當年初訪台北對於溫、羅、汀這一帶的嚮往,他說:「我小時候就會搭公車去『ROXY VIBE』看演唱會,我姊姊也會帶我去『地下社會』,這些都成為我之後上台北發展的動力。當我二十多歲來台北發展時,就在租金比較便宜的永和一帶租屋,我們當時的夢想就是過橋到台大、師大這一區演出,因為『大家都在這裡』。」

小型場所串聯的魅力

此種因彼此氣味相投而自然形成「大家都在這裡」的群聚感,在陳瑞凱和吳志寧眼中顯得彌足珍貴。吳志寧指出,溫、羅、汀這一帶具有高度包容力、樂於給予機會的氛圍,對於不管是台北或外地前來的樂團,都是很好的起始點,「位於台大對面的『女巫店』不在乎我們的資歷,就是一個很好的起點,而海邊的卡夫卡又把音樂演出形式安排得更正式一點,他們除了接納很多新音樂,也主動探尋有潛力的音樂人,我認為這些場域對於文化的養成有其重要性。』

在鼓勵創作的藝文環境下,其他具有特色的小型場所也得以在此立足,而形成有趣的區域特色。陳瑞凱便指出,他特別喜歡鄰近街角的氣息,「這邊有像『Mangasick』這樣有趣的漫畫店,他們不僅引進其他店買不到的書、有自己的出版品,也舉辦許多交流活動,像陳珊妮來海邊的卡夫卡喝咖啡,通常都是因為先去了Mangasick才順道來訪,這就是一種很有趣的連結。」

陳瑞凱,1976樂團主唱,同時也是「海邊的卡夫卡Kafka by the Sea」的主理人,曾以此場地培育許多重要樂團。 (圖/切音樂電影有限公司)
陳瑞凱,1976樂團主唱,同時也是「海邊的卡夫卡Kafka by the Sea」的主理人,曾以此場地培育許多重要樂團。 (圖/切音樂電影有限公司)

吳志寧,929樂團主唱,如詩的時事詞作,充滿人文氣息,過去經常在「海邊的卡夫卡」舉辦演唱會。 (圖/切音樂電影有限公司)
吳志寧,929樂團主唱,如詩的時事詞作,充滿人文氣息,過去經常在「海邊的卡夫卡」舉辦演唱會。 (圖/切音樂電影有限公司)

我們所希望的城市藍圖

都更雖為近年影響環境氛圍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實這樣的變遷早已陸續發生。這些年小型音樂演出場所抑或因面臨租約到期、租金上漲,或是因街區對於生活環境的寧靜要求,過去的重要表演場所,如地下社會、ROXY VIBE以及和海邊的卡夫卡位於同一棟建築的「河岸留言」,都不得不面臨歇業或搬遷的命運。

在住商混合、屋舍高度密集的城市環境,為了平衡居住品質和文化發展所需,陳瑞凱指出設立文化園區是目前主要的解決之道,例如位於萬華區的糖廍文化園區、中正區的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或是位於信義區的松山文創園區,都是相當顯著的實例。陳瑞凱雖認為這樣的發展有其必要性,但是也不諱言公有場地雖提供較為優惠的租賃條件,但也得遵守相關的權利與義務,民間自發開設的小型場地在活動類型上則有更多彈性,他說:「這樣的小場地對於培養新一代人才是很重要的,很多樂團最初都是從這些位於文教區的小場所開始歷練。」

吳志寧對此也深有所感,認為這些小場所其實具有相當的商業潛力,他說:「如果把表演集中在大型場館,我們很可能失去城市的特色樣貌。我記得在倫敦的街區,小巷弄裡充滿了迷人的爵士酒吧,那是另一種文化景象。我們在規畫城市發展藍圖時,是不是也可以思考一下,明確的區域畫分是否真的是我們想要的方向?」

都更可能造成原有商家搬遷,並帶來街區氛圍與景觀的變動,而在人們越來越追求居住環境不受商業活動干擾的趨勢下,如何讓溫、羅、汀一帶這種在尋常巷弄中,因自發性需求所產生的活動,可以在未來繼續成為帶動新創意的引擎,將是這個世代亟需思考的城市發展議題。

溫、羅、汀一帶有著濃厚的文藝氣息,過去總吸引許多藝文團體進駐。圖為THE WALL (圖/田育志)
溫、羅、汀一帶有著濃厚的文藝氣息,過去總吸引許多藝文團體進駐。圖為THE WALL (圖/田育志)

溫、羅、汀一帶有著濃厚的文藝氣息,過去總吸引許多藝文團體進駐。圖為女巫店女書店 (圖/田育志)
溫、羅、汀一帶有著濃厚的文藝氣息,過去總吸引許多藝文團體進駐。圖為女巫店女書店 (圖/田育志)

溫、羅、汀一帶有著濃厚的文藝氣息,過去總吸引許多藝文團體進駐。圖為茉莉二手書店影音館 (圖/田育志)
溫、羅、汀一帶有著濃厚的文藝氣息,過去總吸引許多藝文團體進駐。圖為茉莉二手書店影音館 (圖/田育志)

溫、羅、汀一帶有著濃厚的文藝氣息,過去總吸引許多藝文團體進駐。圖為雪可屋 (圖/田育志)
溫、羅、汀一帶有著濃厚的文藝氣息,過去總吸引許多藝文團體進駐。圖為雪可屋 (圖/田育志)

【完整內容請見《台北畫刊》3月號662期】。

台北畫刊662期-生機盎然的三月 讓身心沉浸在綠意中
台北畫刊662期-生機盎然的三月 讓身心沉浸在綠意中

延伸閱讀

日本/京都數一數二老咖啡館!美好的一天就從INODA COFFEE開始

捷運中和公館線等了20多年 里長嗆聲侯友宜恐帶隊抗議

師範大學公館校區1女墜樓 無呼吸心跳送醫急救中

北流中心遇疫情商家苦撐 還提供表演團體5000車馬費

相關新聞

走進北投溫泉風情畫

五月,嫩綠迎上枝芽,正合宜尋幽訪勝,散步捷運新北投站外,走訪得以見證北投首家溫泉旅館過往繁榮的天狗庵史蹟公園,感受北投普濟寺內清幽的日式風情,接著浸浴在硫磺泉池內舒緩身心,再從展覽中遙想昔日溫泉深入民居生活的風貌,體驗一段優雅靜謐的旅程。

探索北投市場脈絡

對於台北居民來說,傳統市場裡的人情味與商品豐富性,早已深植在地人心中,其中營業超過三十年的北投市場,除了生鮮蔬果,還販售種類繁多的民生用品,提供各種生活所需,成為當地人日常補給的堅實靠山。

舌尖喉韻興味

若問大稻埕風味有何獨特?人人皆有不同答案。迪化街及大稻埕慈聖宮百年滋味, 不僅與商道緊密相連,也不脫在地家常和廟宇文化的草根性。

老靈魂新體驗

「一股創作、尋根的能量,對家鄉文化的自信,近年在大稻埕持續迸發。」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組長吳孟寰15年前來到大稻埕,一路看著街區復興與轉變。他說,大稻埕歷經百年洗禮,造就接收外來文化的氣度和尺度,積累豐厚底蘊,使得文創團隊、設計師、文化人乃至於各路旅人,都能在這座老街坊滋養靈感轉譯時代潮流,新舊共融中玩味出不一樣的大稻埕。

淡水河畔光景

百年前,這裡與街外車道一樣匆忙。「大稻埕」如其名原是曬穀的廣場,1851年同安人林藍田創設「林益順」商號後開始建立街市,而後1860年淡水開港,大稻埕因地利之便吸引外商進入設立洋行,昔日農地蛻變為樟腦、南北貨、布匹、茶葉、中藥的集散地,不僅是商業重鎮,也成為孕育現代化思潮的搖籃,時光遞嬗,大稻埕風華數度翻篇。

經典地景巡禮

迪化街一段以民生西路為界,以南至南京西路通稱「南街」,以北至歸綏街通稱「中街」,再向北至民權西路則稱「北街」。讓我們由南向北來一趟經典地景巡禮,領略大稻埕的百年風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