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名廚與東門市場的 吃好之道
週日早晨的東門市場人潮蜂擁,卻不見過於高昂喧囂的叫賣聲,倒是常見對食材講究的客人熟門熟路地走向攤商詢問貨況,儼然像是採辦行家的姿態,映現出周邊文教區特有的生活鏡像。而對名廚程安琪來說,置身東門市場就像走進自家廚房,隨時能體驗洗練又優雅的「吃好之道」。
絢秋饗宴 大啖豐美旬食
「旬食」是指依季節變化,以當令盛產食材烹調而成的料理,除可品嘗一期一會的美味,更體現尊重自然生息的心意。儘管在便利的現代社會,民眾隨時能買到不同季節的食材,但時令蔬果做成的料理,最是令人食指大動。在飲食作家盧怡安的引領下,品嘗台北秋季美食不僅止於滿足味蕾,更是一場串聯自然風光的感官之旅。
秋日散策 悠遊郊野風光
隨著秋天的腳步越來越近,是時候擺脫炎夏,在颯爽的微風中展開旅行。旅遊節目主持人Janet大方分享在台北點滴累積的漫遊心得,不論是戶外或室內,秋天的台北都擁有充滿季節感的獨特個性。
城市秋聲 聆賞樂音悠揚
秋季的台北氣候舒適,最適合參加戶外音樂節,在戶外草地度過有音樂相伴的時光。讓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董事長黃韻玲為樂迷領路,一同走進不同主題的戶外音樂活動,感受屬於台北的輕鬆生活節奏。
藝術秋遊 探索自由城市
台北市一整年都有豐富的藝文活動,入秋後更有結合在地特色的「台北白晝之夜」、「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等活動盛大開展。不妨跟著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的秋季藝術旅遊指南,探訪台北這座遊覽不盡的無牆美術館。
咖啡新味 體驗質感生活
由攝影棚改造的「Routine Coffee」,空間以白色為主調,推開黑框玻璃門,映入眼簾的是裸磚白牆搭配植栽、老件家具及工藝品等軟裝家飾,烘托出溫馨又不失時髦的生活感,已成為許多名人、網紅聚餐打卡的首選。
副校長的菜市學 成德市場開課
早上6點半,成德市場就開始沸騰起來。許多老字號攤位擠滿人,賣菜、切肉、處理生鮮;還有販售日常生活用品、服裝百貨、熟食滷味的小吃攤;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情吆喝聲,讓成德市場成了聯繫情誼與感受生活情致的重要所在。
永續旅遊 成為負責任的旅者
隨著疫後邊境重啟,海外及商務旅遊回歸常態,人們也開始意識到旅遊對一地環境帶來的影響。長年鑽研台灣觀光創意策略的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與大眾分享旅途中實踐永續精神,採取「負責任旅遊」至關重要的原因。
永續住宅 讓建築自然呼吸
如何讓都市發展朝向永續邁進,是全球都關注的議題。其中循環經濟、綠建築、節能減碳等永續面向,都能在日常生活的「居住」中得到落實。多年來台北市持續推動興辦社會住宅,並在建築設計上兼顧永續、智慧、節能等特點,也與城市美學結合,拓展社宅在永續發展的新可能。
永續飲食 從無塑包裝開始
想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從一日三餐所需著手,加乘的影響力將大有可觀。台北已有商家發起無塑包裝販售行動,不僅成為飲食消費市場裡「實驗永續」的場域,也成為人們在生活中「實踐永續」的管道,讓大眾有機會透過每一次的消費,為想要的未來生活投票。
文青對味 令人回味的口腹滿足
四位各有專長的好友在大稻埕共同創立「幻猻家珈琲」,以他們對理想生活的想像,打造一家心目中的喫茶店。老屋裡陳設復古老件與選物,木色桌椅、別緻燈具、所使用的杯碟器物都是主理人精心挑選,讓來客一踏入店面,就感受到幻猻家的優雅魅力。
#探索 從玻璃來探索萬華 走讀艋舺人情味
從萬大路出發,穿梭於東園街與西園路的巷子,從裝盛甜酒釀、調酒、手沖咖啡的玻璃杯,勾勒出這趟走訪萬華的視野,在充滿歷史感的街區,探索更多的艋舺人情味。
國民媽媽帶路走逛東三水街市場
與艋舺龍山寺為鄰的「東三水街市場」,除了產地直送的生鮮與生活雜貨,各式各樣的美味熟食是其最大特色,從手工糕粿、魚丸到油飯、滷豬腳,應有盡有。這些傳統風味的熟食老攤,不僅是在地人加菜的最佳選擇,更吸引饕客慕名遠道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