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本週「血型+生肖」財運最旺TOP5!B型這生肖「機會不斷」荷包裝滿滿

評/性騷受害者為何噤聲?關鍵原因是這一問題

遭爆「抹布水煮麵」網炸鍋怒改店名 業者急停業宣稱明開記者會

我心目中的東門市場美食地圖

我心目中的東門市場美食地圖 (圖/魚夫)
我心目中的東門市場美食地圖 (圖/魚夫)

【文.圖-魚夫】

從前我在永康商圈有家餐廳,由舍弟擔任主廚,三不五時需要食材時,我便就近到東門市場去採購,當然,市場裡的美食也不忘偶爾去嘗嘗,當時台北流行的外省菜,一是川菜,另一則是較像家常菜的江浙菜了。

其實在永康商圈賣江浙菜倒也合適。日本時期中期,來台日人漸多,於台北城的東門周圍聚居,日本政府將城牆邊的區域命名為「福住町」。而後隨著總督府規模擴張,台北城越為重要,乃將福住町規畫為官舍區,並應人口需求,東門市場於1928年開始營運;戰後,代表盟軍來台接收的國民政府要員,成為進駐此處日本宿舍區的主要社會階層,日本人離開後,街道沒什麼改正,而是取了一些諸如永康、麗水、金華等江浙地名。

在台北有兩個做外省菜必去的市場,一為南門,另一則是東門。暫不論南門,東門市場因為臨近總統府,冠蓋雲集,官夫人常要宴請各方大員,因此這市場便成了外省權貴官夫人經常出入的場所。

作家白先勇是大將軍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筆下文學作品諸如〈一把青〉裡的空軍師娘秦芊儀到東門市場採買,聽聞空軍有人摔機,連忙搭乘三輪車趕去探望;〈思舊賦〉裡,官家小姐和一個有老婆的男人搞上了,搞大了肚子決意私奔,後來她們家的老傭人在東門市場看見她提著菜籃,大起個肚子,蓬頭散髮的,叫了聲「嬤嬤」,兩人相視而泣。

東門市場流傳很多大明星造訪的故事。紅遍半邊天的巨星林青霞曾住在東門附近,市場裡有家「東門興記水餃」很受她的喜愛,後來咱們的大明星雖到香港發展,但每返台便會一買兩、三千粒水餃回港餽贈親友。

賣水餃者,常得獎的「御園坊」老闆還在市場裡雇用一大堆人組成生產線包餃子,我記得最早是販售港式點心,後來也賣起熟食,而紅燒獅子頭也是招牌之一。

在我的年代裡,最會做外省菜的就是傅培梅,她是台灣第一位上電視傳授烹飪的人,《傅培梅時間》總計播出一千四百多集,教了四千多道膾炙人口的菜餚,真是驚人的成就。她的女兒程安琪本是演員,後與母親合作主持烹調節目,而東門市場就成了她練就水磨功夫的擂台。

據說她來到東門市場,便和「東門雞鴨店」的老闆娘梁羽芝討教,這攤不只賣雞肉,還順便加開料理課;「萬國牛肉」是程安琪陪著媽媽來挑選特殊牛肉部位,店家有如庖丁解牛,還深諳各部位與食材的搭配。

鄰近處有「羅媽媽米粉湯」、「黄媽媽米粉湯」,兩家各有擁護者,羅媽媽是客家人,待客親切,豆乾糋、肝連、豬皮、豬雜等在高湯裡滾得熟透,是我的最愛之一;隔壁的黄媽媽米粉湯則是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明星恬妞、寇乃馨等經常來交關。說到林志玲,「味好香燒臘店」的肉鬆也是她的最愛,早期張小燕的媽媽、歌手陳淑樺等都曾光顧。

「五星中藥行」的痠痛藥頗受好評,傳聞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常差人來取藥,不過這家藥行最受好評者其實是滷包,酸梅湯配方等也很搶市。

喜愛素食者,陳家那攤「上海臭豆腐」招牌上寫著大大的「臭」字,自稱配方來自家傳,只用莧菜梗之類的蔬菜發酵製成,不添加人工、化學成分,吃素者也大可放心食用。

「利隆餅店」在市場的一個小角落,目光要銳利才能找到,也不能太晚去,賣的是韭菜盒子、高麗菜餅、蘿蔔絲餅、紅豆餅、豬肉餡餅、蔥油餅、蔥燒餅、牛肉餡餅,每樣都屬二、三十元的銅板美食,早上六點半開始,十一點就將近售罄了。

老實說,東門市場攤位眾多,要我臚列全部的美食攤子並非易事,但是口味很主觀,每個人來到東門市場都有一張心中的美食地圖,去過東門市場的朋友,不妨藉本文抛磚引玉,費心想想您的最愛吧!

羅媽媽米粉湯。 (圖/魚夫)
羅媽媽米粉湯。 (圖/魚夫)

【完整內容請見《台北畫刊》3月號662期】。

延伸閱讀

林志玲廣告零修圖照片曝光 48歲真實模樣超級驚人

陸媒瞎傳林志玲被家暴 假照片女主角遭打爛鼻子

華航個資外洩「林志玲、郭台銘」都在列?傳罰最高20萬 民航局未證實

AKIRA對她告白「我愛你」 小S嗆聲林志玲:怎麼樣!

相關新聞

走進北投溫泉風情畫

五月,嫩綠迎上枝芽,正合宜尋幽訪勝,散步捷運新北投站外,走訪得以見證北投首家溫泉旅館過往繁榮的天狗庵史蹟公園,感受北投普濟寺內清幽的日式風情,接著浸浴在硫磺泉池內舒緩身心,再從展覽中遙想昔日溫泉深入民居生活的風貌,體驗一段優雅靜謐的旅程。

探索北投市場脈絡

對於台北居民來說,傳統市場裡的人情味與商品豐富性,早已深植在地人心中,其中營業超過三十年的北投市場,除了生鮮蔬果,還販售種類繁多的民生用品,提供各種生活所需,成為當地人日常補給的堅實靠山。

舌尖喉韻興味

若問大稻埕風味有何獨特?人人皆有不同答案。迪化街及大稻埕慈聖宮百年滋味, 不僅與商道緊密相連,也不脫在地家常和廟宇文化的草根性。

老靈魂新體驗

「一股創作、尋根的能量,對家鄉文化的自信,近年在大稻埕持續迸發。」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組長吳孟寰15年前來到大稻埕,一路看著街區復興與轉變。他說,大稻埕歷經百年洗禮,造就接收外來文化的氣度和尺度,積累豐厚底蘊,使得文創團隊、設計師、文化人乃至於各路旅人,都能在這座老街坊滋養靈感轉譯時代潮流,新舊共融中玩味出不一樣的大稻埕。

淡水河畔光景

百年前,這裡與街外車道一樣匆忙。「大稻埕」如其名原是曬穀的廣場,1851年同安人林藍田創設「林益順」商號後開始建立街市,而後1860年淡水開港,大稻埕因地利之便吸引外商進入設立洋行,昔日農地蛻變為樟腦、南北貨、布匹、茶葉、中藥的集散地,不僅是商業重鎮,也成為孕育現代化思潮的搖籃,時光遞嬗,大稻埕風華數度翻篇。

經典地景巡禮

迪化街一段以民生西路為界,以南至南京西路通稱「南街」,以北至歸綏街通稱「中街」,再向北至民權西路則稱「北街」。讓我們由南向北來一趟經典地景巡禮,領略大稻埕的百年風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