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市虎山步道廢棄工寮驚見白骨 家屬報失蹤達16年身分曝光

終結連五紅!4月外資抽腿 金管會提台股兩大關鍵信心喊話

涉勒斃老母親...6旬女手留抓痕呆坐屋內 稱「忘記了」遭檢方聲押

全球暖化迫使劍蝦北遷 中山大學研究登國際期刊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陳孟仙團隊研究發現,「劍蝦」近20年受全球暖化影響北遷55.5公里,這是國際首度科學研究證實熱帶蝦向極區移動,成果登上國際期刊。

農曆春節至清明期間是野生劍蝦產季,劍蝦肉質Q彈,有特別的甜味,經濟價值高,令老饕趨之若鶩,但近年產量卻下滑。且劍蝦屬於野生海蝦,無法人工養殖,除了長角仿對蝦外,還包括角突仿對蝦及中華仿對蝦。每年11月至隔年5月,劍蝦洄游至台灣海峽,近年產量銳減,想一嘗美食得碰運氣。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陳孟仙團隊研究台灣西南沿岸俗稱「劍蝦」的長角仿對蝦,意外發現20年前曾現蹤於高雄茄萣的劍蝦,受氣候變遷影響,棲地北遷約55.5公里至彰化王功,首度證實全球氣溫升高迫使蝦類遷徙,登上國際期刊「Estuarine,Coastaland Shelf Science」。這是國際首度以科學研究證實近20年熱帶蝦向極區移動現象,紀錄全球溫升對台灣西南沿海海域底棲蝦的影響,凸顯即使海水溫升1度也會引起物種遷徙效應。

「以前茄萣很多野生劍蝦」陳孟仙回憶,20年前劍蝦是茄萣到左營漁民重要漁獲,近年卻逐漸消失在眾人記憶中。根據研究團隊2019年調查發現,長角仿對蝦在茄定沿海僅零星出現,原因是受氣候變遷影響,北移0.5度緯度,約55.5公里,從茄萣海域北遷到台西王功外海。

陳孟仙指出,2019年5月和11月,團隊成員搭乘海研三號南從屏東枋寮、北至中部王功梧棲沿海水域的7個地點進行底拖採樣,記錄海洋環境資料,取得春秋兩季南北測站數據,蒐集溫度、鹽度、底泥粒徑及有機質等海洋相關參數,一窺底棲蝦群的時空變化,也證實氣候變遷和大尺度季節性水團變化,影響亞熱帶沿海域底棲蝦類季節性地理分布,促使熱帶蝦北移。

陳孟仙說,在2019年記錄的27種蝦種中,發現台灣西部近岸海域可區分為南北兩大蝦群,分別具有明顯優勢蝦種。七股以北是冬季寒冷的中國海岸流南行界限,主要由亞熱帶蝦類組成,以長角仿對蝦和中華仿對蝦為主。

茄萣以南部分,受溫暖的黑潮支流和南海表層流影響,除1月外海水均溫多高於攝氏25度,主要以赤蝦屬熱帶蝦類、俗稱厚殼蝦婆羅門赤對蝦組成,婆羅門赤對蝦無法在低於25度水溫中生存。對照過去文獻,2002年至2003年間,茄萣以南仍有劍蝦蹤跡,但2019年已銷聲匿跡,僅剩婆羅門赤對蝦,而劍蝦則要到七股以北才能捕撈得到,尤以王功為多,顯示劍蝦整體棲地北移了0.5緯度證據。

國立中山大學今天上午發布新聞稿指出,陳孟仙憂心劍蝦從台灣沿海消失,未來值得注意台灣周邊海域蝦類漁業產量變化,研究團隊也準備深入研究此議題。推測劍蝦的消失除了北遷外,也有可能往較低溫深海移動。

此外,陳孟仙也呼籲減少對劍蝦濫捕,因劍蝦出生後約2至3年就會產卵,為了劍蝦資源永續利用,漁業管理措施上建議擴大蝦拖網網目,讓小蝦得以逃脫,長成成蝦產卵,並因應氣候變遷制定限漁期,達到兼顧漁民生計和資源保育雙贏目標。

中山大學 團隊 氣候變遷

延伸閱讀

中山大學鴻「兔」大展 42兔群裝置藝術超可愛!

影/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開幕 全台最大立體彩繪稻田開箱

大概只有猴子看得懂!高雄柴山路標中英文指向相反搞烏龍

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1月14日登場 周邊交通管制新措施出爐

相關新聞

國環院中原大學首簽MOU 創淨零永續學術新聯盟

私立中原大學與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國環院)為加強科學研究與環境保護合作,今天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集結專業知識、技術能...

台大國際政經學院揭牌蔡英文蔡明忠等人出席 盼培養政經領導人才

台灣大學新設「國際政經學院」2月由教育部核定,今日在台大徐州路校區舉行揭牌典禮,總統蔡英文也親自出席。校長陳文章指出,決...

台大新聞所 撤回學士班申請

本報去年底報導,台大新聞研究所擬申設學士班「全球新聞傳播學系」,但近期再掌握,由於教師員額不符申設學士班規定,台大校方建...

佛光大學推大一免學雜費 轉學考錄取生可獲1萬元

佛光大學今於台北舉行記者會,今年結合政府補助推出「新生免繳學雜費、大二到大四政府補助3.5萬佛大加碼3.5萬」政策,且針...

林光華砲轟 陽明交大群聯大樓暫停

陽明交大校方規畫在六家校區林家古蹟群旁供群聯電子蓋大樓,師生連署抗議。林家後人、新竹前縣長林光華昨批校方不尊重師生及林氏...

大專成果展不公?學生向署長陳情

2024年大專院校學生會成果展昨天在高雄科技大學舉行閉幕典禮,有學生向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署長陳雪玉陳情,認為歷年評審重複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