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大曾惠青動畫「Paper Cut劃紙」名揚國際 為校爭光

崑山科大今天表揚視覺傳達系副教授曾惠青,她創作的動畫「Paper Cut劃紙」獲12個國家、16個國際影展受邀展出、獲獎入圍,「名揚國際,讓世界看到台灣實驗動畫的獨特創意」;曾惠青指導學生動畫,獲國內外各大影展累積超過百次獎項肯定,是崑大之光。
曾惠青指出,作品「Paper Cut劃紙」,僅以回收紙本目錄為素材,透過剪紙技巧製作而成動畫,看似非常簡單樸素卻很不簡單。取名Paper Cut指的是「被紙劃傷」,非常細小的傷口卻無比刺痛,用最小的力量介入,製造最大的影響力,就是這部動畫的重點。
她使用大賣場過期目錄或是回收手冊,商業利用後拋棄、沒價值的影像,透過剪紙裁切、毀滅,這些被遺忘的影像又開始呼吸,獲得新的生命,變成有觀看價值的藝術品。
校方表示,這部動畫另一特色是跨國與跨界合作,配樂匈牙利音像藝術家 József Iszlai (約瑟夫·伊斯萊)創作,他專長在實驗性展演音像創作,曾在歐洲許多重要美術館與音樂表演展出,初見這動畫便深受感動,提出配樂合作。
曾惠青邀請他自由以音樂詮釋觀看感受,由低沈到高昂輕快,是伊斯萊對於動畫所聯想到的感動,他也將這部動畫影像,結合到他的音樂展演。
因如此契合搭配,「Paper Cut劃紙」紛紛受邀展出、獲獎入圍,包括美國Flick!實驗影展、美國紐約二十一島國際短片影展、挪威ReAnima: Bergen (卑爾根市)國際動畫影展、英國Stirandfry國際短片競賽、巴西第19屆Guaíba(瓜伊巴市)國際電影等16個國際影展入圍與邀請展出。
曾惠青表示,這部動畫製作時間約兩個月,卻花費近一年實驗與構思,有些片段利用十多本完全一樣的印刷品製作,重複剪紙與拍攝,出現紙張消失又出現,如同變魔術視覺效果;而有些片段僅使用同一本印刷品切割,但因為動態控制複雜,每秒播放12格動畫,有時一格就要花費一整天去製作,相當容易。
曾惠青嘗試各種動畫創作技巧,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平凡材料,創造出具有影響力與感動力的作品。她說,動畫創作是很迷人,但太過侷限電腦軟體,會限制風格與技法,而失去靈魂與生命力,期許自己不斷打破框架,思考動畫創作的無限可能。
曾惠青認為,動畫最重要的是「原創性」,而不是沈迷技術,也常以此勉勵學生。校方表示,她指導的視傳系學生畢業動畫,已累計「數百個國際影展獲獎與入圍展出」。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