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宏科學教師研習營導入ESG 助科學與實作教育扎根

旺宏教育基金會今年攜手新竹高中舉辦「2023旺宏科學教師研習營」,更將「ESG」融入課程中。圖/旺宏教育基金會提供
旺宏教育基金會今年攜手新竹高中舉辦「2023旺宏科學教師研習營」,更將「ESG」融入課程中。圖/旺宏教育基金會提供

旺宏教育基金會今年攜手新竹高中舉辦「2023旺宏科學教師研習營」,更將「ESG」融入課程中,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牟中原、台大數學系特聘教授李瑩英及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戴明鳳,分別從化學、數學及物理等不同學科的角度,探討如何透過科學啟發節能減碳的應用,研習營共吸引近50位全國各地的科學領域高中教師參加,現場更即時設計創意ESG教案。

旺宏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張宜如表示,為了推廣科學教育的經驗,基金會自2017年起持續舉辦科學教師研習營,累計已吸引全國各地近400名高中職老師熱情參與,隨著ESG逐漸成為顯學,今年研習營也將ESG的概念納入,並透過連結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提出創意教案,以關懷我們所生長的台灣。

新竹高中校長郭珍祥開場致詞時表示,特別感謝旺宏教育基金會持續舉辦科學相關活動,以及犧牲休假參加研習的熱心教師們,兩股正向力量交互作用,成為帶領學生持續投入科學實驗的最佳動力。

今年研習營「大師演講」邀請中研院院士牟中原主講,他認為,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是「催化劑」,才能滿足經濟成長所需的各種能量;牟院士並藉由氨、二氧化碳及氫三種氣體的介紹,呼籲重視人口爆炸與糧食危機、地球暖化現象及再生能源利用等ESG重要議題。

「數學講座」邀請研究幾何分析的國際著名學者台大教授李瑩英擔任講師,李瑩英提及,現今火紅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量子力學,再到近兩年COVID-19傳染病的擴散模型等,都有數學存在,高中生應該提升數學能力,透過邏輯推理、論述表達、加強計算能力等方式,解決地球上面臨的各種問題。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戴明鳳則以一維和二維繞射光柵膜材料,和老師們探討物理光學中多狹縫的繞射與干涉現象,透過LED光源及麵包板等製作光源,再戴上不同維度的繞射光柵眼鏡,觀察可見光的多狹縫繞射現象和光學干涉圖案,並進而探討其廣泛的應用,並讓老師們自行製作3D立體呈像,課程內容多元且相當實用。

而在「教師對談」單元,竹中教師張世標、彰中教師劉曉倩、南一中教師羅焜哲各自分享如何帶領學生進行科學實作,以及面對AI浪潮,如何善用如ChatGPT等數位科技工具,藉此引導學生正確學習的觀念,老師們更在現場與ChatGPT當場PK。

而為實踐研習課程所學,教師以分組討論方式,利用ESG為主題進行教案設計,每組教師都提出了能夠結合在地永續發展、解決當前社會問題等創意教案,像是為了解決蛋荒,要制定勞「雞」法來探討雞隻飼養等問題、透過數學函數的公式來計算電費調漲及節電的效能、探討媽祖繞境信徒焚燒金紙產生的空汙議題等。

ESG

延伸閱讀

統一超商再獲第19屆《遠見》ESG企業永續獎!連續兩年獲獎最多殊榮

郭台銘拋每縣市設小型核電廠 鄭文燦:不太可能

研華法說會 第2季營收預估低個位數年增長

正隆奪遠見ESG企業永續三大楷模獎 引領傳產走向高值化

相關新聞

少子化 高中免試名額18.8萬 創新低

教育部昨公布一一四學年度高中免試入學、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及五專完全免試入學等招生簡章,在少子化影響下,高中免試入學名額...

校園耕田種菜...首屆國家食農教育獎 彰化北斗國中獲表揚

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今頒獎,彰化縣北斗國中2014年起步,在校園開闢農田、搭建雞舍,成立學生社團參與農耕和學習田...

北市委辦德育經營幼兒園捲狼師案 教育局:7月底提前解約

由德育護理健康學院學院於北市經營的2家教保機構,日前有狼師對孩童不當對待遭起訴,其中一所非營利幼兒園由北市教育局委託辦理...

外籍師遭小學生比中指 施景中:大人不良身教深深危害下一代

英國籍美語補習班老師Liza Milne遭2名國小6年級學生比中指,家長卻毫無作為,讓她憂心孩子未來的發展。台大醫院產科...

影/「什麼叫做不見了」學生找嘸考卷 女老師暴怒踹桌椅畫面曝光

宜蘭礁溪鄉某國小一年級學生疑因找不到考卷惹怒老師,女老師大聲斥責質問學生,還踹踢學生桌椅,全班學生嚇到不敢講話,被踹桌椅...

高一女教國一弟數學「氣到哭」 網勸教育外包:為家庭著想

用心教導別人對方卻不領情,真的會讓人很委屈。近日有一位高中生發文,表示自己在教國一弟弟數學時十分認真,但弟弟卻相當不耐煩,讓她直接「氣到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