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合作「疫」不容遲 讓衛生政策更貼近學生的需求

台南市延平國中學生蔡億柔、張辰潞與建興國中學生許聿亨,參加全市獨立研究主題競賽,以「『疫』不容遲台南市國中生接種新冠疫苗探討」獲得首獎,校長杜俊興表示,這次研究是難得的跨校、跨性別合作,也希望能提供衛生局參考,讓衛生政策更貼近學生的需求。
杜俊興說,這幾新冠疫情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因此學生選擇研究新冠疫苗,研究不同年級接種疫苗的考量,以及不同性別和健康狀況學生選擇接種疫苗的考量,另家長的學經歷以及性別是否也會影響也在探討範圍內。
在搜索文獻探討的時候,看到國外有「5C理論」,也成為研究理論基礎。5C理論主要探究著民眾的心理因素,從信心、自滿、約束限制、權衡計算和集體責任這五項心理因素去探討;國外的研究發現確實越符合5C理論考量的民眾越會去施打疫苗。因為國內都還沒有相關的研究,師生都覺得應在國內做研究看看,一定很有研究的價值。
結果發現台南市的情形與國外的5C研究結果一致,年級越高的學生考慮越多,女生請疫苗假和就醫比例高於男生,有慢性病的學生會希望有更多疫苗品牌的選擇或不選,因為擔心副作用。家長部分則是媽媽最擔心接種疫苗的後果,年紀在41歲到50歲的家長對疫苗的信任度較低,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長對孩子接種疫苗越猶豫,希望這份報告可以幫助更多人。
指導老師吳秀莉說,為了讓研究更完整,每個步驟都要求嚴謹,例如分層隨機抽樣、問卷編製、題目相關分析等。但是國中生並沒有學過研究法,每個步驟都充滿挑戰;而學生受限於背景知識,需要指導老師不斷提供大量文獻資料,然後再提問與協助學生歸納,也看到學生的進步與成果。
學生蔡億柔說,「疫苗猶豫」是這次研究的最大原因,正是因為有疫苗猶豫才使用5C理論,從中發現學生在接種追加劑前會優先考慮「約束限制」,「如果接種疫苗很方便的話,我想我的接種意願也會上升,就如同我們的研究建議,若未來政府可以廣設接種站,相信大家的接種意願都會有所提升。」學生張辰潞說,參加這次的活動,讓自己透過實際研究去驗證生活經驗,希望此研究可以為社會帶來幫助。
學生許聿亨也分享,這次的研究學到了很多平常沒做過的事,包括學習如何請不認識的人去他們的學校發問卷,excel的使用、簡報技巧等,對未來的生活也都會有助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