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團調查:少子化政策滿意度最低、學生能力弱化需改善
台灣地方教育發展學會等團體今舉行「面向教育・面向總統-親師生的教育許願單」論壇,並公布網路民調結果。重要教育議題滿意度上,以教學正常化、維護學生多元學習權益滿意度最佳;雙語政策、少子化政策則最低。民眾也認為,課程教學評量方面,學生整體基本能力弱化最需改善。
報告人、台師大教育系教授王麗雲指出,問卷調查時間為今年10月12日至11月12日,以網路進行調查,總計回收4219份問卷。有效問卷身份包括教師、家長、學生、教育行政人員等,詢問近四年來教育發展評分、數個重要議題滿意度調查,以及期待改進事項。
王麗雲表示,整體教育發展評分上,受測民眾均認為相較四年前,除國民小學教育發展滿意度下降外,其他如國民中學教育、高中職教育、高等教育等滿意度均上升。
再者,王麗雲也說,調查以5.5分以上為正向,以下為負向,民眾對學前教育評價最佳,家長、教師、教育行政人員甚至社會人士等都給予6分以上的評價;高等教育評價則最低,多數受測者都將其列為評價最差的教育階段。
至於重要教育議題滿意度上,王麗雲指出,該項調查以2.5分以上為正向評價,其中教學正常化、維護不同學生多元學習權益均獲得2.5分以上正向評價,但雙語教育政策只獲得2.1分、少子化因應政策更只有2.0分,敬陪末座。
問卷也詢問於課程教學評量上最需改善項目,王麗雲談到,44%的受訪者認為學生整體基本能力弱化最需要改善,其次則為未能因材施教,再者則是課程與實務就業連結欠佳。若綜觀受訪者身份,教師、家長、校長等受測者均認為學生基本能力弱化最需要改善,但學生則不認為自身能力弱化,反而認為最需改善的是「未能因才施教」。
教育團體也對民眾發放「許願單」,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系馮丰儀表示,題目詢問希望未來四年,總統與教育部應優先辦理的事項為何,每人最多可提三項。經綜整後,民眾最希望優先檢討雙語教育政策,多認為配套措施不足;其次則是行政減量,期望充實專職行政人力;以及加強家庭教育推廣,提升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知。
中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林永豐則分享各教育學會建言,課程與教學學會認為政府應正視雙語教育推動困境,先穩健推動師資培育、務實推動;地方教育發展協會則表示,中央和地方應強化跨層級組織的協調整合,如現行課程治理、教師專業發展系統等都可再重新檢視,減少多頭馬車現象避免造成教師負擔。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