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這間合作廠商「死不解約」!攜手捐勵馨10萬元…統神曝心聲

藍白聯手!電業法修正案逕付二讀 電價調整須立院同意

偏見、歧視很小就定型 專家:教育應多管齊下

台中一中4月29日舉辦校慶園遊會,高二學生28日以「烯環鈉」作為擺攤主題在IG上宣傳,與閩南語「死番仔」諧音雷同,遭批評是「歧視」、「侮辱」原住民族。圖/截取自網路
台中一中4月29日舉辦校慶園遊會,高二學生28日以「烯環鈉」作為擺攤主題在IG上宣傳,與閩南語「死番仔」諧音雷同,遭批評是「歧視」、「侮辱」原住民族。圖/截取自網路

從台中市立台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烯環鈉」事件到台大學生選舉政見,歧視言論層出不窮。專家表示,偏見和歧視很小就定型,應及早從學校、家庭及社會教育多管齊下。

中一中學生在校慶園遊會以「烯環鈉」為擺攤主題,涉及歧視原住民不雅稱呼的諧音;國立台灣大學學生會舉辦言論自由月,學生自製「火冒4.05丈」布條影射原住民族升學優待政策;此外,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選舉,其中有候選人政見涵蓋性傾向、種族及性別等歧視。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告訴中央社記者,要尊重其他不同族群,同理心培養非常重要,但2000年後出生世代從小生活在手機、自媒體高度分眾環境,而有些人高中3年都處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中,社團、畢業旅行「被偷走」,甚至連同學都很少見面,失去很多培養機會,難免出現一些較極端狀況。

張育萌說,雖不代表整個世代都這樣,但近年高中議題性社團確實慢慢減少甚至「廢社」,學生組織想推動心理假、月經平權或聲援烏克蘭等議題,越來越難獲廣泛響應。

台大原住民學生反歧視行動小組成員Hana na Fulaw(陳以琳)表示,台灣教育環境確實需要必修課程幫忙,才能普遍讓學生接觸到族群、多元社會等議題,尤其是沒原住民的學校。

Hana高中前在台東縣就讀,進台大後才發現外縣市很少原住民,同學有許多刻板印象、誤解甚至是質疑,有人閒聊時脫口說出「番仔」讓她驚訝不已,後來才知道同學從小家裡都這麼講,卻很少被糾正。

在花蓮縣從國民小學讀到高中的許同學說,小時候帶同學回家,外婆會問「是人還是番?」簡直不把原住民當人看,也會說出一些歧視詞彙;客家裔的許同學也曾被同學語帶嘲諷稱呼為「客婆」,直到年紀漸長,才慢慢知道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要避免使用傷害族群情感用語。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鄭智偉表示,偏見及歧視從小就會發生甚至定型,但尊重多元不是自然而然就會發生,須從幼兒園、國小開始教。教師應更了解各族群會遇到的困難、歧視和結構不平等,才能引導學生學習包容和尊重。

鄭智偉以性別平等教育為例,很多家長認為「等高中再學」,但明明國中小就有許多言語霸凌,很多民眾也不支持國中小實施同志教育,學校可能因壓力不敢好好教;他曾受邀演講,就被要求不要提「同志教育」,改用了解不同性傾向、尊重多元性別等委婉說法。

鄭智偉表示,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高中以下性平教育應融入課程,但很多學校仍在談傳統性騷擾防治、男女平等,鮮少著墨同志族群,導致學生欠缺正確認知機會。除學校教育,政府也應從社區大學、成人教育及長期照顧等管道著手,多管齊下,慢慢破除大眾偏見和歧視,打造友善校園和社會。

原住民 台大 同志

延伸閱讀

碩博生比率不足1% 台大原民生哽咽:歧視讓人不想待在校園

苗縣原住民國一女生疑屢遭言詞霸凌 引發種族歧視爭議

苦無舞台展現力與美 竹縣議員提在都會區舉辦原住民大會

台大生連署反歧視 明天下午集結促校方面對

相關新聞

新北特教師減時數 擬8月起實施

台灣特教生人數持續增加,特教師負擔重,藍綠新北市議員昨議會質詢時,分別表示教育局研議降低特教師每周授課時數,盼盡快上路。...

「賽局理論」大師巫和懋 凌晨因病離世

以鑽研「賽局理論」著稱的前台灣大學名師巫和懋,今日凌晨因病離世,享年72歲。

偏鄉師久任獎金 遭疑變久等獎金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立委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仍提到偏鄉教師流動率高、誘因不足以及行政負擔大等...

台大國發所教授每年可指導14生 教團:比例偏高

先前曾發生論文抄襲爭議的台大國發所,近日公布精進學位論文品質相關辦法,專任教授每學年最高可指導14人。教團今天表示,此上...

再籲召開全國教育會議 曾志朗:官方民間共商資源分配

520前夕,數個教育團體今天表示,呼籲新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履行召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的政見。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指出,台...

陽明交大六家古蹟群蓋樓 反對連署逾2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產學合作之名,將在竹北六家校區興建群聯電子研發大樓,由於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議與校務發展委員會議已通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