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建銘語出驚人:花蓮大地震是「老天有眼」 要救台灣民主

父預立遺囑漏列土地 弟不歸還「依法辦理」為何遭翻盤?

美方壓力?藍委突取消太平島考察 馬文君曝原因擬改至5月18日出發

企業最愛公立大學畢業生出爐 台大、成大、台科大

最新調查顯示,企業最愛畢業生由台灣大學持續蟬聯整體排行榜冠軍寶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新調查顯示,企業最愛畢業生由台灣大學持續蟬聯整體排行榜冠軍寶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日前公布111學年各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竟有19所學校註冊率未達6成,因為近年少子化影響,不少學校面臨招生困難,註冊率若未達6成就被視為「淹水線」,招生也會日益困難,也因為少子化衝擊,許多大專院校力求轉型,積極發展特色教學接軌職場,一年一度大學學測將1月13日登場,究竟哪些學校畢業生最受企業青睞呢?

1111人力銀行與TUN大學網合作「2023企業最愛大學問卷調查」顯示,企業最愛畢業生由台灣大學持續蟬聯整體排行榜冠軍寶座;有南霸天之譽的成功大學今年排名大躍進,提升3名穩坐亞軍;排名第3的台灣科技大學相較去年前進1個名次。

1111人力銀行與TUN大學網合作「2023企業最愛大學問卷調查」,項目包括「整體表現排行榜」、「公私立大學排行榜」、「公私立技專排行榜」、「區域排行榜」及「18學群排行榜」,針對有選才、用才權力的企業負責人、主管及人資進行抽樣調查,藉以一窺就業市場輪廓。

結果顯示,在「整體排行榜」中佔據前10名的學校分別是台灣大學、成功大學、台灣科技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台北科技大學、政治大學、輔仁大學、中央大學、淡江大學。

台灣大學一直為理工領域的領頭羊,於2021年成立「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台大重點科技研究學院」設立「積體電路設計與自動化」、「元件材料與異質整合」、「奈米工程與科學」3個半導體相關領域碩士及博士學位學程,並於2022年全面啟動。近年台大積極深耕高教創新領域,致力打造未來大學,首創校級、院級學士學位,讓學生自由規畫的四年學習計畫,取得獨一無二的畢業證書,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也讓台灣大學持續蟬聯整體排行榜冠軍寶座。

素有南霸天之譽的成功大學今年整體排名大躍進,提升3名穩坐亞軍。因應世界產業快速變動,除原有的文學院、理學院、管理學院、工學院、社會科學院、規劃與設計學院、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等9大學院及附設醫學院,為符合世界趨勢及潮流,成立2個新興學院,分別為「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及「敏求智慧運算學院」,另有虛擬第十學院CollegeX,提供社群行銷、區塊鏈等多元主題,透過跨領域學習培養未來領袖人才,深得業界賞識。

排名第3的台灣科技大學相較去年前進1個名次,近年台科大不僅新增半導體產業學分班,鑒於全球化創新人才短缺,已於2021年底成立在台國際校友會,增進外籍畢業生交流,並首創「外籍人才創新創業培訓計畫」,打造國際化創新創業外籍人才養成生態圈。

台灣科大副校長周子銓表示,過去強調國際移動力,現在已經與時俱進改為產業橋接力,把國外和台灣資源連結,很多台廠台商需要越南、菲律賓等外籍留學生,目前學校作法是把國外學生留在台灣工作,透過在台校友會協助積極找廠商媒合,變成良性循環互動。

半導體 台灣大學 成功大學

延伸閱讀

大學畢業生當幼教職務代理人 多靠經驗非靠專業

成大教授王憶卿長期投入癌症研究 獲教育部學術獎肯定

成大協助台南市府打造智慧城市 首創學生、公務人員共學

成大與國防大學簽署策略聯盟 促進軍事科研人才培育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113會考社會衝刺/跨域多元題為趨勢 掌握長題不用慌

國中教育會考5月18日至19日登場,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1日至3日為國文、英文、數學科,4日至5日為社會、自...

新北特教師減時數 擬8月起實施

台灣特教生人數持續增加,特教師負擔重,藍綠新北市議員昨議會質詢時,分別表示教育局研議降低特教師每周授課時數,盼盡快上路。...

「賽局理論」大師巫和懋 凌晨因病離世

以鑽研「賽局理論」著稱的前台灣大學名師巫和懋,今日凌晨因病離世,享年72歲。

偏鄉師久任獎金 遭疑變久等獎金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立委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仍提到偏鄉教師流動率高、誘因不足以及行政負擔大等...

台大國發所教授每年可指導14生 教團:比例偏高

先前曾發生論文抄襲爭議的台大國發所,近日公布精進學位論文品質相關辦法,專任教授每學年最高可指導14人。教團今天表示,此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