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澳交換生老鼠藥中毒案外案 台籍女密友家中搜出英籍前夫骨灰

直播/520國宴首度移師台南 賴清德親曝原因:感謝各國帶給台灣堅定力量

越用越幸福?iPhone十大超實用功能 助你保持心理健康

職場回溫大學延畢數少一萬 延畢率15.7%仍創近年次高

大學端分析,延畢轉變為生涯規劃的方式,延畢生甚至是成績優異學生。示意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大學端分析,延畢轉變為生涯規劃的方式,延畢生甚至是成績優異學生。示意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統計110學年大學日間部學士班延畢生共3萬9168人,較109學年大減一萬,但延畢率仍達15.7%,為近5年來次高。大學預估,今年疫情趨緩加上就業市場熱絡,自願性延畢人數減少,但修讀雙學位等狀況依舊熱絡,學生善用延畢機制來充實自我。

據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統計,109學年受疫情衝擊延畢生達4萬9821人創下近年之最,110學年學士延畢生共3萬9168人,相較之下今年延畢生數已大減一萬人。

另根據教育部公式計算,106至108學年延畢比率均在14%以下,109學年延畢率衝上18.9%為近五年之最,110學年15.7%亦為近年次高。

再細觀教育部細部統計,110學年國立大學延畢生數最多仍為台大1840人,其次為政大712人;私立大學則為文化大學2402人最多,其次則為淡江1042人。

學界將延畢分為自願與非自願性,自願性延畢為近年主流,樣態多是修讀雙主修、輔系或出國交換而延畢,其次則為以學生身份準備研究所或公職考試;非自願性延畢則多為在校成績欠佳,如無法讀完畢業門檻學分或語言門檻未達標。

由於延畢不再是逃避就業的手段,台大副教務長陳林祈表示,台大近年推動領域專長,便有部分學生選擇多花一個學期取得證書,延畢轉變為生涯規劃的方式,延畢生甚至是成績優異學生,以此從事輔系或雙主修。

陳林祈也分析,延畢也跟學習意願、家庭環境有關,學生若不急著就業可選擇畢業前到國外交換,背後想法是增廣見聞或把取得專業知識當作樂趣,畢竟在台灣讀大學不若美國必須付出高昂學費,學生多知道如何善加利用。

文大教務長方元沂表示,學校近年延畢人數比例無太大波動,加上已無退學機制,延畢多是學生自我考量。但也評估今年疫情趨緩,就業市場較去年畢業季回溫,預計會讓更多學生願意投入職場。

YES123人力銀行公關副理楊宗斌則分析,今年校園徵才期間未碰上三級警戒,隨後又遇上後疫情時代航空業、旅宿業等產業回溫,對文科學生學生找工作有利,且科技業也缺工擴編,就業市場可說「沒有悲觀的理由」。

楊宗斌談到,今年畢業生相較去年確實碰上較好的時機,學生傾向把握機會投入職場,若於春季謀得職缺便不會選擇休學一途,就業機會多也連帶降低延畢率。

台大 教育部 疫情

延伸閱讀

大學分科測驗明可看考場 雲林虎尾科大考場445人

大陸學歷採認辦法修正 僅寫論文取得博士台灣不採認

校長心中可敬的對手 辦學勝出三重點

營隊證書之必要? 大學教授坦言不太看 重點在學習反思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賴清德就職主動提陸生來台 大學主管:短時間內困難

總統賴清德今日在就職典禮上,主動提及盼中國大陸開放學位生來台,教育界人士對此也抱持期待。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表示,陸方有...

校長洩露性平案個資僅申誡1支 桃園教育局被監委糾正

桃園市中壢某國小張姓校長為澄清自己處理學生性平事件未吃案,去年11月在教師周會公開說明案情,害該生身分曝光遭鄰居非議及房...

學齡2歲入3歲班?公私幼不同調

台灣長期面臨幼兒園兩歲專班太少的問題,導致幼兒無校可念,教育部昨天召開會議,邀請教育、家長團體,討論「幼兒園三歲專班招收...

立委憂新型專班重演黑工爭議 教長:問題學校已遭重罰

教育部近年推動國際生「新型專班」,透過企業和國發基金補助,要求國際生畢業後留台2年,滿足企業人才需求。有立委擔心重演過去...

桃園高中生遭剪髮霸凌 教長潘文忠:待調查結果出爐

網上流傳桃園市某高中霸凌影片,影片中一名女學生遭亂剪頭髮,引發全台關注。對此,今日立委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問及此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