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吳釗燮揚言這兩天提告 徐巧芯:援助烏克蘭案非祕密

高溫上看35度東部偶有雨 吳德榮:明天鋒面快閃略降溫

百萬學童讀過!教部首份教學報紙獲DFA設計最大獎

教育部委託陽明交大製作的「安妮新聞」獲「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今年度最高榮譽卓越大獎(Grand Award)。記者潘乃欣/攝影
教育部委託陽明交大製作的「安妮新聞」獲「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今年度最高榮譽卓越大獎(Grand Award)。記者潘乃欣/攝影

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發行報紙「安妮新聞」,已吸引全國600多校、逾110萬學生閱讀,今天更獲「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今年度最高榮譽卓越大獎(Grand Award)。評審特別寫信給主持此計畫的陽明交通大學教授曾成德,希望這份報紙持續發行,影響亞洲的教育。

「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是香港設計中心最重要的推動項目,每年由來自全球業界領袖與學者專家,選出深植亞洲觀點及領導世界潮流的卓越設計。今年終身成就獎授予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Patrick Whitney,陽明交大「安妮新聞」則獲頒「大獎」。

在今天獲獎之前,「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已台灣與全球獲獎10次,研發與理念受芬蘭教育署基礎藝術教育委員會參事Mikko Hartikainen與日本設計大師21-21美術館館長佐藤卓讚許。「安妮新聞」也在去年獲頒日本優良設計獎。

曾成德說明,「安妮新聞」是在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支持下,所開創的實驗計畫出版品,也是首次以美感教育與跨領域教學為目的而發行的報紙。此計畫希望爲未來培養洞視問題的人才,在當代台灣教育體制創造改變。

計畫團隊期望透過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與兼具美感創意、多元跨領域、知識智能的主題,引領師生用更具創意與想像的工具,培養思考與學習的能力、認識美感、設計與創造力、建立多元識讀與表述素養。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武曉霞表示,「安妮新聞」是教育部美感計畫的其中一支,學生看到報紙,很難不被吸引,沉醉在閱讀之中。安妮新聞在很快的時間發行10卷加1期特別刊,切入美感和108課綱強調的跨領域學習,且促成教師跨領域合作,也讓學生由學校延伸到館所學習,可謂新課綱最佳代言人。

武曉霞提到,團隊曾考慮「從報紙入手會不會太老派?」後來發現恰恰相反,報紙就像跨時空的魔法,甚至引領學生進行數位學習。

紙媒雖式微,但先進國家仍看重報紙的教育功能。陽明交大舉例,挪威規定國小高年級和國中課程要融入報紙來增進閱讀力,並替教師開設一年40小時的增能課;美國則由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推動相關教學,提供紙本和數位新聞教材給教學單位。

日本朝日新聞等大報也製作報紙教學手冊,指引第一線教師認識報紙選材和編排。該國調查發現,有讀報習慣的孩子,國語文科目考試答對率比未讀報者高出1成。

教育部委託陽明交大製作的「安妮新聞」獲「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今年度最高榮譽卓越大獎(Grand Award)。記者潘乃欣/攝影
教育部委託陽明交大製作的「安妮新聞」獲「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今年度最高榮譽卓越大獎(Grand Award)。記者潘乃欣/攝影

教育部 陽明交大

延伸閱讀

私校董事兼任藥局負責人 教育部追回600萬元薪資

全教產憂「生生用平板」要衝業績 教部強調不會設KPI

教部推「生生用平板」 全教產籲勿逼基層刷績效

高科大校長遭爆學術不端、包庇狼師 立委批教育部護航

相關新聞

中信實中助高球小將許淮茜成就夢想 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額獎學金

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CTBC International Academy,下稱「中信實中」)育才有成,今年高三的高球好手許淮茜錄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113會考社會衝刺/跨域多元題為趨勢 掌握長題不用慌

國中教育會考5月18日至19日登場,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1日至3日為國文、英文、數學科,4日至5日為社會、自...

新北特教師減時數 擬8月起實施

台灣特教生人數持續增加,特教師負擔重,藍綠新北市議員昨議會質詢時,分別表示教育局研議降低特教師每周授課時數,盼盡快上路。...

「賽局理論」大師巫和懋 凌晨因病離世

以鑽研「賽局理論」著稱的前台灣大學名師巫和懋,今日凌晨因病離世,享年72歲。

偏鄉師久任獎金 遭疑變久等獎金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立委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仍提到偏鄉教師流動率高、誘因不足以及行政負擔大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