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BA/布朗森驟死戰傷退 溜馬連趕2戰淘汰尼克

「8年讓世界看見台灣」 蔡總統今卸任 期待新政府創更多成果

從歐盟首部AI監管法 看臺灣AI立法方向與挑戰?

【文.賴文智】

歐盟對於人工智慧發展一直非常關注,2019年提出「值得信任的人工智慧倫理指南(Ethics Guidelines for Trustworthy AI)」,2020年發布《人工智慧白皮書》(White Paper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21年4月則 推 出 歐 盟 人工智慧監管框架提案。今(2023)年6月14日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通過《人工智慧法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已進入立法程序的最後階段,後續透過歐盟理事會、委員會和議會三方協商確認法案最終細節。若順利於今年底完成,預估將有二年過渡期,由歐盟各國將此法案導入各該國家立法。《人工智慧法案》為整個歐盟資料策略的一環,為歐盟透過立法展現其在數位轉型、資料經濟、人工智慧領域影響力的手段,將實質影響其他國家人工智慧法律立法的進程。

臺灣自 2019 年即有立委提出對於人工智慧相關的立法,主要都是採取「基本法」模式,針對重要的原則、綱領等進行政策性的宣示。行政機關較具體的立法意向,則可參考行政院智慧國家推動小組於今年 2 月所提出之《臺灣 AI 行動計畫 2.0》。法制部分列於推動架構「完善運作環境」之分項,主軸是「藉由推動資料治理,促進資料流通、並針對通用領域及如醫療、交通、金融等特定應用領域推動 AI法制,以驅動 AI 應用創造價值。」亦即,針對AI所引發「通用領域」風險,如假訊 息、 隱私侵害、偏見歧視及安全性等,將參考國際立法潮流,重視 AI 倫理法制(如訂立 AI 相關指引、規範及評估訂定 AI 基本法等),推動與國際介接的規範與標準,以期「完善可信任 AI運作環境」;針對「特定應用領域」,將配合醫療、交通、金融等領域之特殊需求,檢討既有法規,促成 AI 發展與應用。

然而,即將通過的歐盟《人工智慧法案》,其採具體、詳盡的監管機制,顯然已使臺灣政府原先擬以基本法規範的規劃時程受到影響,面臨是否應該越過基本法,直接研議 AI 相關監管機制的立法。事實上,不僅臺灣,各國都面臨歐盟強勢立法的壓力,美國、中國亦紛紛加速人工智慧監管的法制進程。本文以下即介紹歐盟《人工智慧法案》之監管架構,再分享有關臺灣有關 AI 相關法制可能的思考方向。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23.12月號】

延伸閱讀

技嘉、華碩進軍2024 CES展 聚焦AI新品

謝武樵退休回鍋接任次長 外交部:無縫接軌

歐洲議會籲簽歐台供應鏈協定 歐盟要台先移市場障礙

歐盟列管AI生物辨識 官員:特殊狀況才用

相關新聞

112年度房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解析與彙整

每年 5 月報稅時,個人若有舊制房屋交易所得,也需要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財政部日前發布舊制房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不但降低了高價住宅認定門檻,亦調增房屋交易所得的設算比例。本文彙整核實與設算認定房屋所得的七種計算方式,以供參考。

永續與財務報導之連結-解析氣候揭露實務案例

IFRS 基金會要求企業提供連結之資訊,包含讓使用者了解永續相關財務揭露與財務報表間具有關聯的資訊。企業亦可透過永續相關財務揭露資訊,檢核財務報告的會計處理是否完整且適當。透過年報實務案例,如何維持報導一致性及連結性,供企業參考。

2024年實施之租稅協定與未來展望

隨著臺韓所得稅租稅協定今(2024)年開始實施,美臺快速雙重稅收減免法案也在緊鑼密鼓的討論階段,在臺企業需要充分了解租稅協定和相關法案,方能因應變化快速的國際稅務情勢。

113年所得稅申報實戰攻略

5 月報稅季到來,今(2024)年個人及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時適用哪些重點新制?所得稅法修正新增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也在今年首次申報,納稅義務人如何掌握相關申報規定,避免落入報稅誤區,並於期限內順利完稅?

碳費開徵 碳有價時代來臨

《氣候變遷因應法》規範了多元減排工具,其中包括眾所關注的碳定價機制-碳費徵收。依據環境部規劃,碳費將於今(2024)年開徵,明(2025)年繳交,未來如何配合碳費徵收機制,運用碳權交易提升減排效益,將是政府與企業的一大挑戰。

113年董事會及股東會法規實務重點提醒

今(113)年股東會旺季即將到來,公司董事會及股東會有哪些新規定及應配合遵循事項?提醒公開發行公司宜儘早掌握與做好因應準備,以保障股東權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