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只被毆打虐待…2000名脫北女遭「緩慢處決」!北韓殘忍手段曝光

中信金召開董事會!辜仲諒回任董事 吳一揆任副董事長

偷襲狂奔畫面曝光!郭國文搶「周萬來提案文件」 藍委一片驚呼擋不住

北美智權專利師劉家豪:三分鐘搞懂再生醫療是什麼 包括市場、法規、以及專利申請

再生醫療是替換、改造或再生人體的細胞、組織或器官以恢復或建立正常功能的過程。聯合報系資料照
再生醫療是替換、改造或再生人體的細胞、組織或器官以恢復或建立正常功能的過程。聯合報系資料照

再生醫療是替換、改造或再生人體的細胞、組織或器官以恢復或建立正常功能的過程,有別於外科手術、藥物治療針對病灶切除或破壞的治療方式,再生醫療較著重於利用人體的自我修復機制進行治療(例如將細胞導入人體以再生或修復受損組織),是一種新興的治療方式。除了習知的細胞治療外,基因治療、組織工程、生長因子、外泌體也是屬於再生醫療的範疇。

再生醫療全球市場正蓬勃發展,有產業報告指出到 2029 年,全球再生醫學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735 億美元,到2050年預估將達到3,800億美元規模,美國FDA保守估計2025年每年至少批准10種以上細胞療法和基因療法。

我國衛福部在 2018 年發佈《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明訂6種細胞療法,開啟了台灣法定再生醫療的先河,其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利用免疫細胞(例如T細胞)治療癌症;另一類則是利用細胞或幹細胞治療特定病症,例如:缺血性中風、皮膚及軟組織損傷、燒燙傷、軟骨損傷、脊髓損傷及醫美應用。原訂今年5月立院三讀的再生醫療雙法《再生醫療法》和《再生醫療製劑條例》草案,欲擴大再生醫療的適法範圍及完備詳細規範,但目前因各界意見不一而暫緩。

從專利申請的角度而言,再生醫療的技術領域比較常遇到的專利法議題可能是專利標的適格性、治療方法是否為法定不予專利項目、是否違反公序良俗和道德倫理;此外,生物材料寄存及序列表的要求也應當注意。然而,各國的專利法規範不盡相同,因此在多國的專利佈局實務上,須視情況採行不同的因應措施。

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YouTube 頻道

延伸閱讀

連宇搭上熱潮 訂單塞爆

研華5月營收月增5% 同期新高

獨/驗光師困擾8年!逾5千人抗議衛福部刻意誤譯名稱

研華5月營收月增5.39% 創歷年同期新高

相關新聞

袪痰藥物之均等侵權:Adams Respiratory Therapeutics, Inc. v. Perrigo Co.(Fed. Cir. 2010)

當我們由外界吸入空氣之後,呼吸道中的黏液會將一些外來異物包覆,形成痰液。健康的個體,不會產生太多的痰液,因此,多半無須借助外力,即可自行將痰液咳出。然而,嚴重感染症或長期發炎的患者,痰液的量會變多且濃稠,較不易自行將痰液咳出體外,因此,亟需借助袪痰藥物的使用,輔助患者順利將痰液排出體外,以保持呼吸道暢通。

《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點滴篇: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為打造優良營商環境努力

2024年4月26日,既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同時也是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TIPO) 於4月26日舉辦了大師專題演講,並同步舉辦時光迴廊特展,在慶祝世界智慧財產權日的同時,也回顧了我國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的點點滴滴。

《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局長篇:永無止境的挑戰

智慧局為了慶祝專利法公布施行所出版的特集其實是《智慧財產權月刊》305期的特別企劃,除了邀請3位大師及資深專利審查官撰文外,同時也邀請了歷屆局長作序。承如局長廖承威所言,這將成為專利領域的教科書,而且是重量級的那種。

太空經濟發展潛能不可小覷

儘管業界對於太空應用存在不同意見,但未來十年將經歷重大轉變,相關的公共部門投資持續擴大,日本、秘魯、沙烏地阿拉伯和泰國等國家都投資太空計劃,而印度成為第一個在月球南極附近登陸太空船的國家,都彰顯出太空經濟在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的潛力。

數位主權下各國雲端標準研析

由於雲端應用快速普及,資料與技術的安全性開始受到國家重視,如何設立保護機制,同時又不過度扼殺創新,是各國政府目前積極思考的事情。

揭露智駕電動車技術趨勢與商機

本次智駕電動車技術研討會在國際汽車零配件與車用電子展召開得恰逢其時。會議匯聚了業內頂尖的專家學者,圍繞智慧電動車的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安全挑戰等熱點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除了揭露全球電動車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也為產業揭示台灣未來在相關產業鏈中所能扮演的角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