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昨立院大亂鬥…女兒問「媽媽妳有沒有受傷?」 王鴻薇淚崩

老年照護需求成經濟壓力 銀髮族安養信託的新選擇

台灣因為高齡化及少子化嚴重,老年照護需求成為家庭龐大的經濟壓力。聯合報資料照
台灣因為高齡化及少子化嚴重,老年照護需求成為家庭龐大的經濟壓力。聯合報資料照

【撰文:王儷玲】

台灣因為高齡化及少子化嚴重,老年照護需求成為家庭龐大的經濟壓力。且由於全台的「住宅自有率」達78.6%,有愈來愈多人會想要利用手中的不動產,作為養老金的來源。

近年來,信託公會積極推動安養信託評鑑,許多銀行不斷推出創新服務,其中又以結合不動產業務的安養信託表現最為突出。

目前市場上,安養信託結合不動產業務已有許多不同型態。例如,有業者將政府及企業的閒置土地,透過信託租賃給開發商,利用不動產開發信託興建安養宅或二代宅,再由銀行提供入住保證金信託及安養信託,讓高齡者可以更放心入住安養,協助實現青銀同居,民眾亦可兼顧就近照顧長輩,使銀髮住宅型態有更多元的選擇。

此外,利用安養信託結合以房養老或留房養老,則可以創造退休的現金流。過去有房子的民眾通常需要先賣房來獲取養老金,但若僅將賣房所得存入銀行,未來資產恐因通膨而變薄,難以維持長達數十年的退休生活品質。且房屋出售後,如果沒有適合的居所,晚年恐將流離失所。不過,以房養老和留房養老便可以克服前述問題。

以房養老的優點是,房子抵押給銀行後,屋主還是能住在家裡,不需額外負擔養老院的費用,而當屋主離世後,親屬也可以選擇償還貸款,或者由銀行將房屋拍賣,從銷售金額扣除應繳貸款後,將剩下的金額分配給家屬。

但以房養老的缺點是,萬一申貸年限已到,屋主卻仍活著,將會面臨到必須搬離住家的風險。另外,有些屋齡較高房子,可貸額度較低,導致實際用來支應生活費的額度可能不夠。

留房養老則是將安養信託結合不動產業務,房屋所有權仍屬於屋主,透過委託銀行「包租代管」進行出租及管理,每月專款專用,扣除信託管理費後,按月給付安養費用給受益人,讓高齡者不用擔心產權及資金管理問題,較適合持有多棟房屋的老年族群,不僅能夠保留房屋所有權、擁有穩定退休金,同時又無須處理房東的事務。

結合不動產的安養信託,讓台灣的銀髮族可以透過自有住宅,填補各項退休年金不足的缺口,是另類優化生活的方式。民眾如果可以再搭配別的保險商品,比如商業年金保險、長照保險等相輔相成,及早因應老年安養的照護需求,將更能確保退休生活寬綽無虞。(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房市緊箍咒上路倒數 交易乍暖還寒

台南法拍會 iphone 12 256G 1萬2千元拍出

疫後新形態!萊坊調查:半數跨國企業未來三年準備縮減辦公空間

保險接軌ICS 喊十年緩衝期

相關新聞

如何成為股市贏家?Q4布局台股 專家看好「這4族群」

美股輝達(NVIDIA)掀起全球AI(人工智慧)應用熱潮,帶動台廠供應鏈股價大漲,更推升今年加權指數最高攻至1萬7,463點,卻因外資逢高持續減碼,令台股失守萬七大關。

升息促進繁榮?

美國聯準會(Fed)自2022年3月啟動最新一波升息,18個月內升息11次,將基準利率從接近零(0.08%)快速拉升至5.33%。激進升息是希望讓經濟降溫、徹底壓制通膨。

購屋族、租屋族 如何申報才能省荷包?

央行在今年3月底宣布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房貸族的荷包又要縮水了!與此同時,也讓租屋族擔心房東轉嫁成本而漲租。其實這些房屋的相關支出都可以在5月申報所得稅時提出相關證明,用以節稅,但該注意哪些細節?以下分成購屋族、租屋族2大類來看。

美國可轉債總報酬率上看10%

全球股市在第1季暴漲後,4月起走勢回弱,今年下半場市場動能將來自何處?掌控超過新台幣1兆4,600億元資金動向的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經理人凱斯汀(Justin Kass)受訪時強調,市場將經歷降息預期調整帶來的震盪,2024年也將會是眾多美國企業獲利觸底翻揚的一年,美股、可轉債等仍可創造中高個位數以上報酬。

美國高股息ETF備受退休族青睞

在高齡化的時代,又遇上高通膨與高利率,使得投資人的偏好大轉向。積極型投資人追高成長股,而穩健型投資人則愛高股息(指高現金殖利率)標的。所以,不只是台灣投資人瘋買高股息ETF,美國也有大批的高股息「粉」(fan),而且此一投資風格已倡行有年。

3步驟2面向 賺除權息行情

台股今年以來表現強勢,但在順利站上2萬點之後,波動開始加大,2024年4月16日大盤急跌逾500點,隔日隨即大反彈超過300點。隨著5月、6月到來,台股的年度重頭戲——除權息行情也即將登場,處於2萬點高檔的階段,今年會有除權息行情嗎?又該怎麼操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