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大風吹…都想去小校 有些縣市甚至找不到人?
整理包/民進黨性騷連環爆 「信封戳胸、十指緊扣」8案一次看
民進黨性騷連8爆 賴清德提3改革「不會考量選舉有任何改變」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沒做好理財規畫 別急著投資
去年3月迄今,美國聯準會(Fed)為了抵抗通膨,1年內升息9次,共計19碼,利率上升至5%,帶動美國公債殖利率、美元指數同步走高,卻也在今年初引發金融市場震盪。
防疫險風暴將走入尾聲 為何保險公司增資前要先減資?
防疫險風暴在今年4月後即將走入尾聲,但是當大家紛紛解開口罩迎向新生活的同時,許多保險公司還在為鉅額虧損傷腦筋。根據《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必須維持一定的資本適足率,因此在確定最後理賠金額後,就必須盡快在半年報出來前增資完成。
日股廣受國際矚目 「價值破壞」現象深具魅力
日股近期廣受國際矚目,包括黑石集團執行長史蒂芬・舒瓦茲曼(Stephen Schwarzman)、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等華爾街大咖陸續造訪東京,對沖基金巨頭城堡投資(Citadel)還決定在日本開設據點。今年以來外資對日股更從賣超轉為買超,為何日股開始受到青睞?
新興主權債最佳投資時機已到!可望迎可觀投資回報率
俗話說,「最壞的時機也是最好的時機」,全球市場在2022年面臨升息、高通膨、戰事等亂流影響下走跌,但投資機會也相應萌生,隨著市場邁入升息的最後半哩路,最好的投資時機到來!加上新興主權債十年一遇的價值潛力顯現,可為投資人提供良好的切入點。
高利時代下 如何布局多元資產?
利率不可能輕易回到2022年之前的低水準了!這大概是今年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最具共識的一件事情,當美國聯準會(Fed)1年內利率狂升19碼,低廉資金不再,全球正式步入高利時代,投資容錯空間壓縮,投資人該如何配置資產,才能賺足獲利,避免淪為高壓利率之下的受災戶?
利率走向掌握金融風暴前兆 經濟學家揭「國際金融紛擾不斷」原因
美國2023年3月初爆發10年來最大的銀行擠兌風暴,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在2天內被存款人瘋狂提領42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兆2,800億元),迫使加州監管機構不得不於美國時間3月10日宣布關閉這家資產高達2,09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兆3,700億元)的銀行,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銀行倒閉案。
勞保恐提前破產 3解方曝光
勞保因近期投資虧損,缺口擴大恐有提早破產危機。其實,勞保長期以來入不敷出,勞保年改早就迫在眉睫,但政府卻遲遲提不出解決方案。根據勞動部資料,勞保光從保費收入與領取支出就有赤字,且缺口從2021年的288億元增至2022年的386億元,再加上2022年基金收益率為負7.4%,投資虧損589億元,就算今年政府增加撥補至750億元,仍不夠彌補財務赤字,勞保恐比原本精算預估的2028年提前破產。
定期5要點檢視 鞏固保險效益
台灣保險業2021年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占GDP比率)為14.8%,位居全球第3名,僅次於香港的19.6%與開曼群島的21%。而依據保發中心統計,2021年國內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投保率是264.81%,等於台灣平均每人有2.6張保單。
股利縮水是過去式 不應被市場「配息偏見」誤導
央行又升息了!在利率連5升之後,重貼現率拉高到1.875%。媒體計算,房貸族如果貸款1,000萬元,採30年本息均攤,每年要攤還本息會比升息循環啟動前多4萬元。消費者付給銀行利息愈多,反映到銀行財務報表,就是隨著存放利差擴大、銀行獲利可往上墊高。根據統計,國內上市銀行股前2月獲利,每股獲利最高的京城銀(2809),前2月獲利年增率高達74%。
中國綠色金融市場快速崛起
近年來中國綠色金融在政府計畫性的推展下,呈快速擴張的態勢。自2022年中國發布重要的綠色金融框架《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以來,各部委及監管機構推出的綠色財政政策,便如雨後春筍般激增,儼然成為起步中的市場,預期未來10年將有龐大的成長機會。
政策轉向「穩增長」 陸股現曙光
中國經歷2022年政策黑暗期後,終於在解封後迎來嶄新局面。二十大之後,中央高層已經由「習家軍」全面掌控,政策重心也從「國家安全」走向「穩增長」,經濟回歸常態將是2023年中國政府的首要目標。儘管很多投資人對陸股仍抱持不信任感,但所謂「行情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政策支持下的陸股表現有多驚人,對於想參與牛市行情的投資人,此刻千載難逢的布局時機已經出現。
預先釐清3問題 避免親屬為爭產失和
隨著台灣逐漸步入超高齡社會,有愈來愈多的國人遇到房產繼承的問題,觀察2022年全台建物繼承移轉棟數達7萬382棟,創下近32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紀錄,且因房價高漲,國人「等房、不買房」的現象也愈發明顯,去年每100棟移轉量中,就有15棟是因為繼承取得,比率同為歷史新高。
產業隊長張捷致富術:「基本分析七龍珠」 挖產業好股
股票操作就像開車,有時能通行無阻,有時一路曲折。盤勢不同,對應的做法也不同,所以產業隊長張捷提醒投資人:「漲時重勢,跌時重質」。而他也在新書《產業隊長張捷致富術:瞄準5大錢景,挖掘趨勢飆股》剖析未來5大高含金量產業(網通、ESG綠能、電動車與新能源車、半導體高階製程、生技醫療),並闡述如何透過「閱讀產業分析及法人報告」、「看新聞媒體嗅風向」、「留意企業大股東及CEO看法」、「從生活中找題材」、「追蹤國際龍頭業者社群動態」、「從供應鏈與生態系中挖掘」等好用的選股訣竅來挖掘好股。
掌握6重點 靠財報創高報酬
在股票市場中,投資機構或大戶因擁有龐大資源,可掌握資訊先機,所以在操作勝率與績效上,總是可以打贏單打獨鬥的散戶。不過散戶贏家林昇卻逆勢打破了這個鐵律,靠著自己不斷地研究分析、勤做統計回測,甚至從碩博士論文挖寶,成功建立出一套投資方法與操作指標,過去16年不僅從台股提領逾5,000萬元,資產更是翻了數十倍。
台灣已邁入「生不如死」階段 用安養信託建立老後依靠
台灣2020年新生兒人數低於死亡人數,已經正式邁入「生不如死」的階段。影響所及,除了勞動力人口不足、稅收減少外,也凸顯高齡人口安養照顧需求的迫切性。為此,金管會於2020年9月1日發布信託2.0——「全方位信託」推動計畫,期許信託業務能「飛入尋常百姓家」,作為老後安養的依靠。
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趁早規畫高齡長照保障
台灣在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了,屆時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根據衛福部資料估計,2026年台灣長期照顧需求人數將超過100萬人,而老人平均需要照顧時間約8年至10年,有65%需仰賴家人照顧。
大陸經濟再成全球焦點 如何將儲蓄轉作消費成難題
中國經濟再成全球焦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月初調高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估至2.9%,主因中國經濟年度增長預估值一口氣調高0.8個百分點,加上印度,總計貢獻全球經濟年度增長的一半。反映中國內需消費的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1月就直接跳升至榮枯線50以上。
資金行情再起 全球金融市場將展開「無基之彈」
對於全球絕大多數頂級富豪來說,2022年是財富大縮水的一年。這一年,美股3大指數(標普500指數、那斯達克指數和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年線均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差表現,股市和債市暴跌,直接導致全球頂級富豪們的財富大幅蒸發。
樂齡生活3大投資商機崛起
在通膨疑慮、升息政策和經濟放緩等利空不斷下,2022年的全球股、債市場陷入高度震盪;但其中,「樂齡生活」卻是少數表現較為平穩的投資主題之一。究其原因,是因為此主題下的投資板塊多屬於價值型(如金融),以及防禦型產業(例如必需消費或健康保健),所以在2022年整體表現相對優於MSCI全球市場股票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