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走向掌握金融風暴前兆 經濟學家揭「國際金融紛擾不斷」原因
【撰文:楊尊堯】
美國2023年3月初爆發10年來最大的銀行擠兌風暴,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在2天內被存款人瘋狂提領42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兆2,800億元),迫使加州監管機構不得不於美國時間3月10日宣布關閉這家資產高達2,09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兆3,700億元)的銀行,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銀行倒閉案。
除了矽谷銀行,不少美國的中小型銀行,包括銀門銀行(Silvergate Bank)、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甚至是瑞士第2大銀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也接連傳出財務脆弱,營運陷入泥淖。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近期國際金融紛擾不斷,系統性風險大增?《Smart智富》月刊專訪具有40年研究資歷的知名經濟學家吳嘉隆,帶大家探討現在詭譎多變的國際經濟情勢。
針對矽谷銀行倒閉事件,吳嘉隆表示:「這次美國銀行業流動性出現問題,美國政府處理正確且快速,可暫時讓此次風暴安然度過,但未來不排除更大的銀行會出現危機,將帶來更大的金融風暴。」吳嘉隆說。
因為此次問題,是聯準會快速升息所帶來的後遺症,也就是「利率倒掛」。正常來說,應該要長期利率高過短期利率,銀行才有利可圖。但從2022年7月開始利率倒掛,短期利率高過長期利率,變成銀行資金的成本超過資金的收益,此時銀行在資金運作上就陷入虧損,隨著長短利差持續擴大,銀行承受的衝擊也愈大。未來只要利率倒掛的情形一直存在,銀行營運就會逐步浮現問題,最後可能連大型銀行都會撐不住,恐引發金融風暴。原本不畏經濟衰退,決意全力打通膨的聯準會,面對矽谷銀行破產倒閉事件,態度是否轉向就值得關注。
今年3月聯準會決策會議,是矽谷銀行倒閉後的首次決策會議,並釋出未來利率路徑指引,根據聯準會最新利率點狀圖顯示,聯準會官員預估今年年底的聯邦基準利率水準為5.125%(5%~5.25%),距離現在4.83%(4.75%~5%)區間只有1碼的空間。吳嘉隆認為,市場有一派人看到這個資訊就認為升息已接近尾聲,升息循環即將結束,但他們忽略了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每次會議後都一定會講的一段話:「我們的官員會根據剛剛進來的最新經濟數據,以及對經濟前景的展望,來做預測跟決策。只要情況有變化,我們的利率路徑指引隨時可以調整。」換句話說,預估利率不是既定計畫,聯準會會根據最新數據做出適當的決策,稱之為政策取決於數據。因此,聯準會預測今年年底利率到5.125%只是現階段給出的指引而已。回顧2022年的經驗,聯準會上半年剛開始升息時表示,年底利率可能是3.25%到3.5%,然後調高到會略低於4%,最後又表示會到4.4%。果然去年年底時利率達到4.25%~4.5%區間。因此,預估今年也會重演去年逐漸調高利率路徑的指引,現階段告訴市場利率5.125%,過一陣子等銀行流動性問題趨緩後,市場信心回復正常,不再出現恐慌心態,聯準會重心將會回到對抗通膨的路線上。
此次會議還有釋出另一個重要訊息,雖然近期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有下降跡象,但通膨數據分成3部分:商品通膨、住房通膨及服務通膨,當中合計占比44%的商品通膨及住房通膨有往下走的趨勢,但占比逾一半的服務通膨完全沒看到降溫的跡象,這點鮑爾特別在演說中強調2次。所以短期內是因銀行擠兌事件產生了信用緊縮的效果,但只要銀行事件告一段落,銀行危機不再產生,不再提供額外的緊縮效果,那麼可能就會繼續升息打通膨,直到通膨明確下降為止。
吳嘉隆表示,如果現在不升息,利率保持在5%,基準利率跟公債的殖利率都在高檔,那高通膨很可能長期化,聯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就會在高檔好幾年;反之,若在1年、2年內迅速升息,成功把通膨打下來,等到景氣衰退時就可以降息,當利率逐步走低,可長期負擔2%的低利息,將相對省去很多利息開支,因此長痛不如短痛,現在必須全力打壓通膨,不管對民生消費還是政府利息支出都是有益的,故預估聯準會持續升息路線不變,終端利率有機會上升到6%以上。
很多投資人現在已在等待降息,以為聯準會一旦降息促進貨幣寬鬆,是新一波多頭行情開始的訊號,但吳嘉隆警告,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過去3次大通膨結束所帶來的3次經濟衰退,都是由降息敲響的警鐘。在實體經濟正式進入衰退前,聯準會會降息消除利率倒掛,但實體經濟已受到傷害,連帶全球股市重挫。因此,降息是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當開始降息時代表聯準會已從經濟數據嗅到異常,整個經濟形勢將向下轉向,這往往也是金融風暴的前兆,此時的操作建議轉趨保守,等待經濟落底後再找機會逢低布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