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電網與儲能 以重建經濟奇蹟

工商產業蓬勃發展,無論個人、家庭,甚至於公民營機構,電氣設備是每個人民生用品之一,然而設備正常運轉,需要穩定充分的電力資源來維繫,「電網」與「儲能」的建立,自然成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電力基礎。
文.李振麟
電力透過「發電廠」、「變電廠」、「輸送系統」以及「配電系統」構成強而有力的電網通路,不僅涵蓋了家庭、社區、工業園區、甚至於跨國之間,有了充分穩定的電網輸送系統,才是一個國家朝向現代化發展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隨著台灣經濟成長,用電量需求增加,工商產業都需要一個穩定無憂的電力資源。「無預警停電」及「區域性限電」,都會造成製造業上的供應破壞與產值損失,「無電」等同生產線停頓的代名詞,因此電力問題是每個企業集團在建廠投資前,優先考慮的條件之一。
近幾年來,無預警電力中斷事件層出不窮,因此「強韌電網建設」更顯得重要,藉由將四通八達的電網系統串連,提升台灣電力供應輸送順暢,強化突發事故時的應變能力,進而帶動國家經濟穩定發展。在這一波相關政策推動下,同時也達到「電線電纜產業」、「輸送配電產業」,以及「儲能產業」等龐大商機活絡,成為今日全球不景氣中閃亮的一顆星。
綿密連結的電網調控分配
日趨重要
早期台灣經濟發展起步,用電需求直線成長,台電以發電機組增加以應對,但是新電廠的增設規劃卻經常遭遇鄉里里民的抗議,導致無疾而終,讓發電、輸電與配電等設施不足,供電備載容量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後續進入二十一世紀,工商產業蓬勃發展,以及製造業回流投資建廠等因素,民生與工業用電量大幅增加,台電在電力資源不足情況下,限電與斷電屢次發生,民生經濟與工商產業深受打擊,進而影響台灣的經濟發展。
如今,為能達成電力供應穩定的預期目標,將所有電網系統「整合」與「分配」規劃,建立一個綿密的輸送調控,以增加電力資源穩定性。用電尖峰時段,若供電容量不符負載所需,電網系統就會啟動保護機制,改為低頻電力措施,目前全台灣電廠所整合出來的核心樞紐點是位於「中寮」、「龍潭」以及「龍崎」等區域。
然而樞紐點集中管理方式有其相對風險,也就是伴隨著發電廠相互連接,電網之間也存在關聯性危機。如其中任一樞紐位置點之變電廠發生跳電事故,將會造成更大範圍的電力癱瘓,相關區域的電網系統將全部癱瘓而喪失其作用。以前發生過303大停電,便是因為核心樞紐點「龍崎」高壓變電廠發電機組無預警跳電,導致長達二十四小時更大面積停電,不僅影響到數百萬戶居民的生活不便,也造成商業活動重大損失。
台灣到底缺不缺電?
屢次跳電引發疑慮
這幾年來,台灣發生多起重大停電事故,相關單位歸咎於小動物碰觸,但是「缺電疑惑」一直停留在許多人心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二○二一年五月間的數次大停電,造成數百萬用戶與企業團體蒙受重大損失。台灣電力輸送最大的問題可為「區域性電力不平均」、「南電北送」、「電網韌性不足」等因素。如果遭遇到區域性單一發電機組跳脫事故,將引發連鎖性停電,雖然事後檢討歸納是人為操作疏失,然而天災難防,若無法落實管理風險,會進而影響到整體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危害電網輸送。老舊電網設備帶來更嚴重損壞將是難以預料的,因此設備更新以強化系統韌性,再加上儲能設備增強,成為目前最重要的國家政策。
台灣的電力來源主要是火力發電(燃煤、天然氣、燃油),再生能源發電(離岸風電、太陽能光電、水力設施)等裝置容載量,大停電事件凸顯出台灣區域電力供需不平衡,以及電網強韌性不夠的事實。台灣企業工商業團體多數分布在北部地區,南電北送的不平衡問題有待解決。
近年來,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如半導體、電動車,以及台商回流設廠等因素,台灣的用電量屢創新高。根據
二○二二年夏季高溫時的台電統計,用電尖峰需求量已經超過四○三○
MWh。受疫情、人力資源與供應鏈失衡影響,大型發電機組的更新建設緩慢,使得台灣電力供應持續面臨緊繃,需採以強韌電網與儲能建置,方能解決長期所面臨的電力問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