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8年讓世界看見台灣」 蔡總統今卸任 期待新政府創更多成果

柔道/世錦賽奪銀寫新猷 楊勇緯:不會滿足於此

避開利多高檔股 轉向低檔轉強股「軟體」可期待

【撰文/錢冠州】

台股破季線後繼續在季線附近震盪,不過預估加權指數仍於高檔呈現橫向盤整的局面! 盤面的重點則是類股輪動快速,但講不好聽就是群魔亂舞籌碼凌亂!! 然而,權值股及景氣循環股修正,但是題材股或中小型股依舊有個別創高的機會,但是,有些題材盡出及波段漲幅已經大的族群就是要避開,再把目光集中在下一波低檔轉強族群

所以這個時候哪些族群你該退出呢? 錢老師幫大家整理出三個大方向:軍工概念股價大漲過後,現階段利多是美國參訪團即將來台,當心利多出盡,若股價再度過高或反彈都建議減碼或出場;碳權概念包含最近大漲的紙類股等碳權概念,因為台灣碳交易仍為初始萌芽階段,要與國際接軌仍有長路要走,短中期基本面不容易實現;景氣循環在國際大環境目前是經濟衰退及通膨黏著性高,因此,經濟下修恐是漫漫長路,相關景氣循環的半導體及航運等類別股,就易跌難漲!

ChatGPT過後,低檔系統軟體股擔綱主角

美國NVIDIA持續創下波段新高,顯然AI或者ChatGPT點燃後續產業向上的效應,除了因應全新AI需求概念之外,疫情過後,D2C為品牌的全新趨勢,且台灣在線上消費滲透率仍偏低,這有助於未來幾年91APP的營收和獲利的持續成長,且公司也表示雖然通膨導致景氣下滑,不過對於2023年的營運仍相當看好,主要就是過去三年的疫情改變國人消費習慣,實體店面的消費比重降低,線上消費成為未來趨勢,大家所熟知的包含富邦媒(8454),也就是消費者熟知的MOMO,在過去疫情期間呈現大幅成長,但這樣的消費行為模式預計將在疫情過後持續。

目前台灣線上消費的滲透率仍低於15%,這項調查數據遠低於韓國、中國、印尼和新加坡等國家,代表台灣在線上消費市場尚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而於2022年,包含杏一藥局、小北百貨、日藥本舖、Pierre Cardin、Vans、KANGOL和EDWIN等等國內外品牌紛紛加入91APP的電商陣營,轉型D2C商業模式運營,預計在2023年也會有許多品牌廠加入,此一趨勢已經無法可擋。

91APP股價在技術面也出現明顯轉多趨勢,四月份正式向上發動並且突破長期大底的頸線位置,預估有機會走出波段起攻的走勢! 操作上來說,仍可注意此一向上突破的走勢,震盪拉回留意波段進場的操作機會。

延伸閱讀

中小型族群快速輪動 法人:這些類股有表現機會

ECB升息1碼 政策指引留白

政策偏多股點火 綠能、碳權、軍工受青睞

央行理事憂電價調漲恐衝擊物價 推升CPI年增率

相關新聞

營建股調整提供進場良機

台股受到財報和報稅季節雙重影響,讓對財報數字極為敏感的電子股,近期走勢呈現多空交錯。雖然像鴻海、廣達等大型電子股皆報出亮眼營收,但受到資金排擠影響,電子股從資金流出,市場進入量縮整理階段,資金紛紛流入金融和航運。然而,資金輪動速度過快,導致個股出現忽漲忽跌的情況,使得投資操作難度大幅提升。

誤殺的HPC及車電大反攻

台股自19291彈升到5/14的高點20994,漲幅8.8%表現還不錯,遠高於道瓊37681~39647漲幅5.2%,納達從12265~16437、漲幅6.47%。主因美股侷限在7檔股票:輝達高姿態整理。

AI伺服器機殼的贏家:勤誠

台北國際電腦展即將展開,屆時包括輝達執行長黃仁勳、AMD的蘇姿丰等都將先後來台,加上5/23輝達要公布財報,研判AI的資金可望逐步回籠,其實不論是組裝、機殼、散熱、PCB等股價都已經過一波整理,在本益比相對偏低下,研判AI股買氣可望逐步回升,其中沉寂已久的機殼廠可多加留意,尤其是業績呈現明顯成長的勤誠(8210)將是本波攻擊的重心之一。

三一東林 豪車、智能照明 龍年業績旺

三一東林(3609)集團強化多元營收,在汽車事業部局穩健成長後,積極投入營建產業所需的智能照明,子公司「三一照明科技Cubee Lighting」及德國孫公司「ON Lichttechnik GmbH」並與德國子公司「HEP GmbH」日前參加德國Light+Building Frankfurt展覽成果豐碩。

類股快速轉換下的隔日沖操作策略

指數在臺積電的帶領下,領先美股再度創下歷史新高,但是盤面上的走勢卻相當的詭異,雖然有臺積電拉抬指數,但是整體電子股卻表現得非常弱勢,我們之前提醒過IP矽智財的族群。

通膨放緩!注意資金面轉向的熱錢效應 注意GB200伺服器供應鏈

從五月初公佈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放緩開始,美國及亞洲股市就走出一波整理完成後逐步墊高的走勢,聯準會態度呈現中性偏鴿派,短期內不會降息,但也顯示不會有升息跡象,那麼就出現資金面轉向的跡象,首先從債券市場來看,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下滑回落到4.5%左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