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印度重大火車事故 至少50人喪生、500多人受傷

美債限擔憂緩解+就業報告強勁 道指狂飆逾700點、那指連漲6周

傳統結合創意 陳建霖「雷音劇坊」響徹雲霄

▲陳建霖將手工自製而成的賴清德副總統布袋戲偶贈送給賴副總統本人。陳建霖提供
▲陳建霖將手工自製而成的賴清德副總統布袋戲偶贈送給賴副總統本人。陳建霖提供

【撰文/曾允盈】

一邊熟練地雕刻布袋戲偶頭,三兩下就看出了輪廓,一邊用流利的台語說:「下次我想要刻自己。」今年27歲的青年藝師陳建霖靦腆笑著,曾有機緣雕刻副總統賴清德的頭像,三天的時間刀出的模樣,入木三分,神情活靈活現。

雕刻縫紉自小摸索

從小就喜歡看布袋戲,3歲時把玩戲偶的畫面還保留著,說不上原因,就是情有獨鍾。國中的時候想,沒錢買就自己做,陳建霖到永樂市場買布,從帽子、衣服的針線活開始,用黏土捏偶頭,接著開始學習用木頭雕刻,就這樣摸索完成一尊布袋戲偶。

▲「雷音劇坊」團長陳建霖與自製的布袋戲偶。黃昱攝影
▲「雷音劇坊」團長陳建霖與自製的布袋戲偶。黃昱攝影

不同身分有不同扮相,戲偶呈現出的工藝細膩精緻。陳建霖曾經做過一尊《西遊記》的龜丞相,他在戲偶上裝一個烏龜殼,龜殼用報紙糊成,就這樣突發奇想,卻也有幾分相像,看起來十分討喜。

備好戲偶和道具,陳建霖也喜歡在前場表演。前場藝師如何能吸引人,全在細微末節之間,口白與掌上工夫必須兼修。

「可能是祖師爺賞飯吃吧!」阿公、阿嬤都講台語,幼稚園前生活中全是台語,對陳建霖來說,口白的揣摩比較有靈感。「演戲的過程中,演師必須先做人物設定,想像每個角色講話的口音,會講出什麼話來,才能幫他配音。」所以即使是同一個角色,每位演師也能賦予不同的靈魂。傳統表演中,一齣戲的十幾個角色,幾乎全是同一人配音。

揣摩掌上工夫

和老師陳錫煌首面之緣,是2003年的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當時老師六、日都有演出,彩樓裡,老師演出的《飛劍奇俠》,就這樣烙印在腦海。那時聽不懂文言的四念白,長大後才知道是出場詩,讓他印象深刻。

於是他時時看戲,揣摩動作,18歲左右,開始到大龍峒陳錫煌老師府邸學習。

大師有教無類,只要願意學,就大方不藏私傳授所有。「老師注重身段,注重掌上功夫,傳統戲偶不像電視布袋戲,眼睛會眨。情緒除了演師表現,得用身段交代。」包括生、旦、淨、丑、雜的出台、亮相,整理衣冠、走台步,再到細膩的斟酒、舉杯,小生搖扇,小旦梳頭,戲偶的動作必須宛然如人。

「老師『請尪仔』(操偶)很好看。」請尪仔最重要的,是了解每個角色的個性和神態。陳建霖提到:「戲偶出場會有亮相,把單手張開到耳後,頭再迅速轉向觀眾,動作很細膩。」亮相的動作,可說是藝師們一輩子的功課。「我都會去找老師學習,也會給老師看新的劇本,老師發現沒有到位的地方,會立刻指正。我記得有次練踢腳,就踢了一個小時。」

傳統如何找出新市場

陳錫煌的技藝就是傳統藝術的化身,藝生們學之不盡,「但是他也很鼓勵我們去嘗試不同的東西,有時候師父會說,這個戲文是拖時間的,現在不用這樣演,建議我們怎麼改。」

就讀宜蘭大學時,校內沒有布袋戲社團,於是陳建霖開始跑台大布袋戲社,觀摩其他學校怎麼進行社課,終於在大四創立宜蘭大學偶蘭天成布袋戲研習社。畢業後到高師大念研究所,依然南、北兩地跑,回宜蘭大學指導學生。只是學校社團輪替頻繁,每年都會面臨找新社員的困難,「所以更要想辦法融入新東西,目的是保留它、延續它。」

▲雷音劇坊演出《鯽仔魚娶親》。趙郁誠攝影
▲雷音劇坊演出《鯽仔魚娶親》。趙郁誠攝影

2020年成立「雷音劇坊」之後,陳建霖想讓布袋戲被更多年輕人看見,必須注入新的元素。「傳統是我們的根,一定要保留,但也會從歌仔戲、台灣唸謠裡找靈感。」因此雷音除了演出過往的劇本,也會譜寫新劇,《鯽仔魚娶親》就是從台灣童謠〈西北雨直直落〉敷演出來的劇本,傳統與創意兼具。

布袋戲是一生志業

2021年入圍第15屆金掌獎及第3屆青年金掌獎,2022年雷音劇坊以《鯽仔魚娶親》一劇獲得第16 屆金掌獎「評審團特別獎」,開始嶄露頭角。陳建霖心懷感激,稱獲獎過程曲折,如果沒有團員同好,一定辦不到。之所以取名雷音,「雷」相傳是戲曲祖師田都元帥的姓氏,音則是藝界行話「三分前場,七分後場」的後場音樂。感念祖師爺之外,更期許劇團可以如雷音一般響徹雲霄。

布袋戲曾經演遍大街小巷,興盛熱鬧,如今歷經時光淘洗,榮景不再,如果以布袋戲為業,家人也會感到擔憂。「布袋戲對我來說不一定是事業,但卻是志業!」陳建霖十分守護自己的愛好,卻也想得明白,布袋戲不一定作為生計,卻是想一生奉獻的事。

所幸這一輩中,年輕藝師們互相幫忙,熱愛傳統布袋戲的初衷依然,精緻優雅的技藝,得以在一雙雙熱情的掌中發揚延續。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42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42期)謝謝!

延伸閱讀

歌仔戲藝師陳美雲72歲辭世 史哲:歌仔戲界的活字典

來雲林布袋戲館包場!觀賞藝師操偶、重溫童年廟口追劇回憶

好壯觀!68棚布袋戲大拚場 為芬園福德宮土地公祝壽

海科館「嬉偶戲」表演 大小朋友布袋戲戲迷重溫舊夢

相關新聞

投資股票需緩緩致富

認真做股票,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犯了二種行為謬誤。現在,讓我們來看一個假設性的案例。

傳承台灣「美好年代」掌中戲大師陳錫煌的人生寶典

掌中戲,或稱布袋戲,原是古老社會大戶人家才能欣賞的精緻藝術。台灣至今仍保有這門技藝的關鍵人物,是如今高齡92歲的國寶藝師陳錫煌。面對當今社會風氣的改變,他揚言:「傳藝未完成,誓願老不休。」

蔡介欽首創機能布襯衫 穿商務襯衫也能跑馬拉松

離開熟悉的國際貿易及工廠管理,蔡介欽41歲首次創業,踏入成衣領域才發現沒那麼容易。經歷產學合作,找代工廠,成功把機能布料拿來做商務襯衫,成為業界第一人,過程中克服各種難題,從設計研發、網路行銷到顧客服務,蔡介欽無不是從零開始。

全球化是死了還是將得到新生命?

全球化是過去幾十年描述世界趨勢最重要的用語,但近年來各界對全球化有很多反思和批評,過去領導全球化的美國更採行了不少好像違反全球化的政策,不少人說現在是在反全球化、去全球化、甚至全球化已死。然而全球化的定義其實並不確定,被反、被去、被說是死去的全球化,並不見得是很多人理想中想追求的那個全球化。更精確地講,最近的全球趨勢,比較像是要由沒有世界政府管理而不重視公平、安全和環境的全面價格競爭,走向重視公平、安全和環境的局部性合作。兩者都不是最理想的情況,也不一定那一個比較好,但新的趨勢比較可能是未來達成真正理想全球化世界的途徑。

亞洲偶戲文物典藏家 林經甫的斷捨離之道

婦產科名醫林經甫收藏來自世界各地的偶戲文物,卻在2020年一口氣全數捐給台灣博物館,奉行斷捨離人生之道。不僅文物收藏,更成立台原偶戲團、納豆劇團,延續偶戲文化不遺餘力。熱愛藝術、對美學有所堅持的林經甫,如何活出優雅自信人生?

整合AI、大數據 房地產業數位轉型持續進化

隨著科技發展,各領域商業活動逐步數位化,電商已殺成紅海,房地產業則才開始向科技靠攏,繼FinTech(金融科技)之後,PropTech(Property Tech房產科技)成為熱門詞彙,整合AI、大數據、VR等科技,透過精準配對、實境賞屋、智慧門鎖、實價登錄等運用,使得房地產交易更輕鬆、準確、透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