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刑事戰將」警官林明佐涉洩密博弈集團還有不明財產 檢方聲押

59歲視帝無預警宣布離婚 結束18年婚姻認「已分居2年」

找到人了!澳警證實:平安尋獲25歲台灣女子

年中經濟預測:最壞時刻已過 年底庫存恢復正常、迎來換機潮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文/林信男;圖片/黃明堂攝】

出口連續負成長,使全年經濟成長率陷入「保2」危機,但隨著電子業庫存去化、終端市場通膨降溫,加上年底換機潮,專家研判,台灣經濟最壞時刻已過,可望逐步擺脫困境。

全球第二大航商馬士基(Maersk)在今年5月初發布第1季財報,結果營業利益比去年同期大減近六成,並預期航運市場前景「烏雲密布」。

航商的業績,是全球商品貿易好壞的風向球,馬士基慘淡的表現,意味著全球市場景氣恐怕比想像中更冷。馬士基執行長柯文勝(Vincent Clerc)事後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透露,為了避免出現更嚴重的業績衰退,馬士基可能不得不讓更多船隻處於閒置狀態。

這股寒意,也反映在台灣出口表現上。2022全年,台灣出口總值創史上新高,但從去年第四季開始到今年4月,出口額已經連續8個月呈現負成長,至今尚未回溫,猶如原本身強體壯的硬漢,突然確診新冠肺炎,陷入症狀遲未痊癒的「長新冠」狀態。

(王建棟攝)
(王建棟攝)

包括主計總處在內,主要經濟預測機構都定調,今年台灣經濟成長,將呈「內溫外冷」格局,由於出口佔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超過六成,當外貿熄火,經濟成長力道便跟著轉弱。

究竟,台灣外貿會「冷」到何時?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美國、歐洲等終端市場消費力的回溫時間。在電子業陸續消化庫存、美歐通膨降溫,以及3C產品可望迎來一波換機潮的情況下,台灣出口有機會在年底前,逐漸回穩。

去年出口轉冷關鍵:半導體需求空窗期

造成台灣出口從去年第4季瞬間「轉冷」的關鍵,源自之前疫情肆虐全球,歐美市場大量購買3C商品,使台灣半導體等電子零組件出口應聲走揚。但這波「大採購」結束後,就是消費者2到3年不會換機,造成的需求空窗期。

2022年,積體電路佔台灣出口總值已達38%,不難想見,當終端市場半導體需求走弱,自然衝擊台灣外貿。

由台積電第1季法說會內容可得知,雖然台積電並未下修資本支出,但預估全年美元營收,將從年初估計的持平或微幅成長,下調為較去年衰退1%到6%。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以「電子五哥」(廣達、仁寶、英業達、緯創、和碩)筆電整體出貨量為例指出,2018、2019年,5家業者平均每月筆電出貨量約1000萬台,到了疫情高峰的2020年第2季至2021年底,出貨量應聲增加到1600萬台左右。

無論是筆電或手機,3C產品通常2年半到3年半出現一次換機潮。

「疫情期間你提前消費了,但所得沒有明顯增加,之前買的3C商品還可以用,幹嘛換新的?那就先把錢用在吃喝玩樂,」林啟超解釋。

房租、電費飆,歐美沒錢消費

另一方面,為了打擊通膨,美國聯準會自去年3月以來,連續10次升息,美國30年期房貸固定利率,從2021年底的3%一路上升到當前的6%以上,導致房屋持有人利息負擔增加,房東順勢將這些成本轉嫁到租客身上。

(邱劍英攝)
(邱劍英攝)

信評機構穆迪的調查顯示,美國租屋家庭的房租佔收入比重已上升到30%,是20多年來首見。花更多錢在房租上,購買商品的消費力自然下降。

美國消費力趨緩,不僅衝擊台灣電子業出口,傳產也難逃影響。台塑四寶4月營收年減幅直逼三成,台塑化董事長陳寳郎對媒體表示,塑化產業旺季不旺的主因,就是美國經濟不佳。

至於歐洲市場消費力走弱,主要源自烏俄戰爭導致國際能源價格暴漲,大幅推升了歐洲電價與天然氣價格,排擠了其他消費。

接下來的問題是,這些造成歐美終端需求不振的原因,何時會消失,讓台灣出口回溫?

不少人期待美國聯準會降息救經濟,但短期內可能性不高。

首先是美國通膨年增率雖然在4月已經下降到5%以下,但由於佔消費物價指數三成的居住開銷仍然居高不下,以及服務業薪資因缺工持續看漲,導致扣除能源與食物的核心通膨年增率,仍然在5%以上。

「雖然美國通膨會往下降,但要降到2%(聯準會的通膨目標),至少在今年,可能滿困難的,」林啟超認為,聯準會不太可能像金融海嘯或疫情重創經濟時一樣,把利率一路降到零。

儘管如此,從電子業庫存去化進度與美國房市景氣來看,美國商品消費力與台灣出口落底回溫的時間點,可能在今年底。

電子業庫存估年底恢復、迎來換機潮

首先,先前因過度備料,所造成的電子業「不正常庫存」,可望從今年秋季開始,進一步被消化。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透露,為加速庫存消化,筆電品牌都在削價競爭。「為什麼寧願打折賣?因為你再去化不掉,兩年後,(零組件價格)腰斬、腰斬,再腰斬,」童子賢解釋,不論是終端產品或零組件,3C商品折價速度非常快,不盡快賣掉就會損失。

因此,童子賢推估,「庫存(對電子業)造成打擊的這個因素,我認為,到了冬天會消失。」

不過,這並不代表台灣出口到年底就會開始熱絡,而是電子業庫存會恢復到正常水準。「前面有多不正常地好,後面就有多不正常地壞,相互抵銷後,就恢復正常,」童子賢形容。

其次,從疫情嚴峻的2020年第2季起算,當初消費者購買的3C商品,已經用了3年,如果保守看待,把換機潮再往後延一些,估計時間點會落在今年底前。

電子業庫存持續去化,加上新一波換機潮可期,林啟超研判,「台灣出口最糟的狀況,應該是過了。」

美房價已鬆動,歐得等停戰

第三,聯準會的激烈升息使美國房貸利率一年就飆升了3個百分點,打擊購屋意願,美國房價最近明顯開始鬆動。

美國房價去年中開始從高峰開始向下走,美國全國地產經紀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的報告顯示,今年4月美國房價中位數為38.9萬美元,年減1.7%,是11年來最大跌幅。

由於房價是房租的領先指標,林啟超預期,美國核心通膨中的房租價格會繼續往下走。今年下半年,相對便宜的房租,有望刺激商品消費回溫。

至於歐洲終端消費市場,可能就無法期待太多。

雖然國際油價已經從去年每桶100美元之上回落,但仍在77美元左右徘徊,還不足以緩解歐洲通膨壓力。

歐洲通膨降溫與否,最終還是取決於烏俄戰爭變化,戰事不結束,就很難改變能源價格過高,排擠商品消費的現象。「簡單來說,(關鍵)就是電價,」林啟超強調。

(邱劍英攝)
(邱劍英攝)

今年靠內需,小心高電價效應

由於台灣出口預測會冷到年底,今年經濟成長只能靠疫情解封後的內需消費反彈。

中華經濟研究院預測,今年全年台灣出口總額比去年衰退超過9%,民間消費則有望成長近5%。

但值得注意的是,4月電價調漲了11%與即將到來的夏季電價等因素,可能導致電費支出增加,壓抑民眾對商品和服務的消費意願。

「如果(通膨)比預期高,可能就會讓消費下來一些,因為電費支出太高,排擠其他消費,」林啟超提醒,可能影響到民間消費成長力道。

儘管如此,台灣經濟正逐漸走向康復,「就像快篩的第二條線很淡了,」林啟超形容。

雖然距離變成「一條線」,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最壞的時刻已過,台灣經濟走出「長新冠」困境,指日可待。(責任編輯:曹凱婷)

【延伸閱讀】

韓國直擊│momo強勁對手來了!拆解酷澎「火箭擴張」三祕訣

全球最高薪女CEO出身台灣!一本猶太經典,養出AMD救星蘇姿丰

房貸補貼3萬元如何申請?4大補助資格,線上申請5步驟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74期;訂天下雜誌電子版

延伸閱讀

童子賢重申能源黃金比例:平衡成本、空污、減碳3課題

童子賢:放寬移工限制 對台灣是左右為難議題

重申能源黃金比例 童子賢:台灣可借鏡美國模式

和碩童子賢:美中關係緊張 產業必需針對四面向做出選擇

相關新聞

「不學就會死」的X世代 為何面臨愈來愈嚴重的年齡歧視?

「抱歉,你資歷『太豐富』」「不好意思,我們需要數位原生代的員工」,各式各樣針對年齡而來的荒誕刻板印象,正造成X世代(44-59歲人士)的轉職困難。根據美國調查,職場年齡歧視情況每年創新高,Gen X和企業該如何因應?

台股基金績效遠勝ETF!專訪「鉅亨買基金」總經理:ETF是白飯 基金是炒飯

00919、00940等高股息ETF,掀起資金瘋狗浪,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台股基金表現其實遠勝ETF。《天下》專訪民營第一大基金公司「鉅亨買基金」總經理張榮仁,以下是他為投資人解析,挑對台股基金,為何賺比較多?又該如何做基金和ETF的資產配置:

消防、護理、教師 為什麼愈「社會奉獻」的職業愈易受剝削?

為什麼在多數社會裡,那些確保眾人安全、健康、培育人類後代的職業角色,往往低薪、血汗?美國研究人員好奇這個現象,發現了「英雄稅」的真相——「無私」的標籤,讓工作者啞巴吃黃蓮。

把定存拿去炒股 理財作家:我大錯特錯

住在美國德州的自由撰稿人西森(Jennifer Sisson)主持播客節目《媽媽的理財地圖》(Mama's Money Map),致力幫助家庭主婦實現財富自由。她最近分享一項令她後悔不已的錯誤理財決定。

年薪約1,055萬元!7成AI博士投入業界 如何影響民主?

一直以來,AI研究的前沿都在大學裡,直到ChatGPT帶來的熱潮改變了一切。現在,學術界的教授聲音微弱,不是直接跳槽科技巨頭,就是被科技巨頭豢養。當追求真理、促進社會公義的學術研究,都轉為商業利益至上時,我們的世界會如何轉向?

過得像個窮學生、開破車 億萬富翁年輕時5個節儉習慣

NBA達拉斯獨行俠隊老闆庫班(Mark Cuban)成為億萬富翁之前,是個非常節儉的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