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車尾燈!南韓萬輛氫能車上路、台灣卻掛零 輸贏在兩關鍵

天下雜誌提供
天下雜誌提供

【文 康陳剛 研究 林信男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國會大廈前就有加氫站,上萬輛氫燃料電池車已掛牌上路,氫能巴士滿街跑。深入「氫能經濟」大國韓國,看他們如何打造產業鏈,給剛踏入「氫能元年」的台灣什麼啟示?

「如果沒有國家支持,氫能產業鏈絕對無法完成;不只是韓國,這情況在全世界都一樣,」現代汽車商用海外新事業推進部部長申承大觀察,政策支持可說是氫能經濟發展的必備條件。

相較於韓國,台灣氫能車上路數量依然掛零,最快至年底才有望看見第一座加氫站的設置;而且台灣去年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雖已將氫能納入電力供應規劃,但迄今相關發展策略依然面目模糊。究竟韓國政府如何帶動氫能經濟發展?可以給台灣什麼啟示?

啟示1:不只補貼,要讓氫無所不在

韓國從2017年文在寅政府上任後,就將「氫能經濟」定為重大國策,陸續宣布「氫經濟路線圖」、制定「氫能法」,並大力補貼公私部門興建加氫站及購買氫能車。尤其加氫站和傳統加油站相比,設備更多、佔地更廣,單站平均成本就要約1.5億台幣,是加油站的5倍之多,更需要政府奧援。

像是位在首爾金浦國際機場旁的「開花站廣域轉乘中心」加氫站,就是由中央和首爾市政府全額出資興建,專門供行駛首爾的氫能巴士使用;而且巴士加氫費用也有補貼,約可比市價便宜兩成,加強營運業者採用氫巴的誘因。

補貼之外,韓國政府還用盡方法,要讓社會大眾更習慣「氫」的存在。國會加氫站所在的汝矣島素有「韓國華爾街」之稱,LG、KBS和20多家金融機構總部與證交所都位在此地,附近還有全韓規模最大、每年有5000萬人次造訪的「The Hyundai Seoul」百貨。

除了在國會等政府機關周遭興建加氫站,文在寅在任時也將自己的總統座車換成氫能車,以行動彰顯決心。尹錫悅去年接任總統後延續前朝政策,包括繼續補貼氫能車與加氫站,也曾數度在國際場合積極推廣氫能產業。

啟示2:海內外整合,打通供應鏈

對韓國政府而言,發展氫能經濟絕不只是補貼購車、廣設加氫站,更重要的是掌握從氫氣產製、氫燃料電池、氫能車、氫氣儲運到加氫站等環節,建構完整的氫能生態系。

韓國政府預計,到了2050年,氫能將成為韓國最大的能源來源,提供33%能源消耗、23.8%發電量,屆時國內氫氣供給量將是現在的126倍,其中約兩成由國內自產,另外八成透過本國企業在海外投資佈局,確保氫氣來源穩定。

還沒準備好的台灣,舉目無「氫」

將焦點從韓國移回台灣,國發會去年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將氫能納入電力供應規劃,預計佔電力9%至12%,中油、聯華林德等業者開始投入,其中加氫站的設置,預計今年底前完工;興達電廠天然氣混氫發電,則有望在明年投入。

「這兩年確實可說是台灣的『氫能元年』,」聯華氣體副總經理沈欣儒篤定地說。

但台灣發展氫能經濟的基本功,顯然尚未到位。首先是法規。台灣對於氫氣是否能作為能源,以及加氫站的設置規範,迄今還沒有相關法規可依循,成為發展氫能經濟的頭號阻礙。

此外,台灣雖然早在2017年就有氫能車的安全檢測規範,卻無氫能車的驗證場域,即使業者想進口氫能車,也無法在國內領證。「(驗證場域)就算現在蓋下去,至少也要2、3年才會好,」已投入研發氫能巴士多年的總盈汽車總經理呂政杰坦言,政府步調走得慢,確實讓產業發展受到侷限。

【延伸閱讀】

買一台氫能SUV,政府幫你出一半 現代如何打造「氫能車王國」?

不只台積在用!直擊歐洲從鋼鐵到垃圾車都用氫能,它是能源救星?

財富自由理財網紅 為什麼要回去上班了?

張國煒說話的智慧 夏韻芬:他讓傷口為自己說話

碳權概念夯!碳權是什麼?台灣碳交易平台何時上路?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不學就會死」的X世代 為何面臨愈來愈嚴重的年齡歧視?

「抱歉,你資歷『太豐富』」「不好意思,我們需要數位原生代的員工」,各式各樣針對年齡而來的荒誕刻板印象,正造成X世代(44-59歲人士)的轉職困難。根據美國調查,職場年齡歧視情況每年創新高,Gen X和企業該如何因應?

台股基金績效遠勝ETF!專訪「鉅亨買基金」總經理:ETF是白飯 基金是炒飯

00919、00940等高股息ETF,掀起資金瘋狗浪,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台股基金表現其實遠勝ETF。《天下》專訪民營第一大基金公司「鉅亨買基金」總經理張榮仁,以下是他為投資人解析,挑對台股基金,為何賺比較多?又該如何做基金和ETF的資產配置:

消防、護理、教師 為什麼愈「社會奉獻」的職業愈易受剝削?

為什麼在多數社會裡,那些確保眾人安全、健康、培育人類後代的職業角色,往往低薪、血汗?美國研究人員好奇這個現象,發現了「英雄稅」的真相——「無私」的標籤,讓工作者啞巴吃黃蓮。

把定存拿去炒股 理財作家:我大錯特錯

住在美國德州的自由撰稿人西森(Jennifer Sisson)主持播客節目《媽媽的理財地圖》(Mama's Money Map),致力幫助家庭主婦實現財富自由。她最近分享一項令她後悔不已的錯誤理財決定。

年薪約1,055萬元!7成AI博士投入業界 如何影響民主?

一直以來,AI研究的前沿都在大學裡,直到ChatGPT帶來的熱潮改變了一切。現在,學術界的教授聲音微弱,不是直接跳槽科技巨頭,就是被科技巨頭豢養。當追求真理、促進社會公義的學術研究,都轉為商業利益至上時,我們的世界會如何轉向?

過得像個窮學生、開破車 億萬富翁年輕時5個節儉習慣

NBA達拉斯獨行俠隊老闆庫班(Mark Cuban)成為億萬富翁之前,是個非常節儉的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