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遭周刊爆男友是200公分經紀人?李多慧罕見用中文回應「感到非常疲憊」

神學士掌權後...赴阿富汗旅遊暴增十倍 「這國」遊客占最大宗

屏東榮總傳醫療暴力!7旬翁闖門診揍醫師 勸架護理師動胎氣

米酵菌酸致命 專家憂混入食物鏈

台灣疫調專家何美鄉指出,目前粿條被高度懷疑是米酵菌酸的肇因,但不可排除其他醬料、食材汙染。記者簡慧珍/攝影
台灣疫調專家何美鄉指出,目前粿條被高度懷疑是米酵菌酸的肇因,但不可排除其他醬料、食材汙染。記者簡慧珍/攝影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驗出台灣首見的毒素「米酵菌酸」,衛福部昨再公布中毒住院患者檢體結果,全數都驗出米酵菌酸,但被高度懷疑遭汙染的食材全數皆為陰性。台灣疫調專家何美鄉指出,米酵菌酸就藏在寶林茶室的廚房內,無論是粉、還是醬料,應逐步溯源盡快找出汙染源,避免產生米酵菌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落地生根。

何美鄉表示,米酵菌酸汙染事件最初發生在印尼,於椰肉中發現會產生米酵菌酸,其餘在中國大陸、非洲等地,則發現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也出現米酵菌酸,目前粿條被高度懷疑是米酵菌酸的肇因,但不可排除其他醬料、食材汙染,也需要檢視食材是否有妥善冷藏保存。

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的致命毒素,當唐菖蒲伯克氏菌存在於攝氏廿二到卅三度、中度pH值,以及脂肪酸豐沛環境,就會代謝出米酵菌酸。

何美鄉表示,唐菖蒲伯克氏菌存在於植物中,宿主並非是人類,但會透過食物鏈汙染,加上唐菖蒲伯克氏菌對生長環境要求既普通又不高,當務之急是找出傳染源。

農業科技研究院研究員蘇梅英表示,米酵菌酸目前被高度懷疑源自「粿條」,此推測連帶影響國人對所有「米製品」的信任,從隔夜米到麵條、米苔目等都不敢吃,她認為在尚未釐清真正米酵菌寄主之前,應從原料、環境、運送保存三方面釐清。

其中,蘇梅英說,坊間的粿條並不是所有都是純米製品,不少會摻有玉米澱粉或小麥澱粉,而這些澱粉大多從國外進口,最大宗是從大陸引進,不能排除這在國外加工製造時就已被汙染,澱粉後續雖會被乾燥製成粉狀,但來台後加工成粿條,過程會添加水分,毒素恐因此被活化,而這類添加物進口時需思考增加毒素檢驗項目。

蘇梅英表示,另外一大風險是國內的餐廳業者,通常只有衛生單位到場時,業者才會落實環境衛生,國人外食比例極高,但在衛生單位人力有限的情況下,政府應想出對策,讓業者能落實基本衛生要求。

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澱粉類食品添加物要長出細菌,必須滿足許多條件,先是澱粉中要混有該菌種,溫度、濕度也要合適才會生長,而澱粉類產品多是乾燥狀態、濕度很低,過去食藥署才沒抽驗微生物;寶林茶室事件後,衛福部已邀集專家舉行會議,未來將建立指引保障消費者。

何美鄉 寶林茶室 米酵菌酸 食物中毒 食藥署

延伸閱讀

米酵菌酸致命需「天時地利」 醫揭3症狀是警訊:過2天沒事免恐慌

唐菖浦伯克氏菌入侵?王必勝:待確認將跨部會討論

找出米酵菌酸是真兇之後 專家:致命濃度、菌種來源 更多真相待釐清

米酵菌酸斃命 醫酸電費漲:希望店家不會調高冰箱溫度省錢

相關新聞

寶林廚師糞便驗出邦克列酸 毒物醫分析最糟情況

寶林茶室中毒案最新採檢結果昨出爐,越籍代班廚師除了手部檢出邦克列酸,糞便採檢也驗出邦克列酸。毒物醫師表示,目前來看是在糞...

寶林越籍廚師糞便驗出邦克列酸 醫直呼驚:恐是罕見共生體?

寶林茶室中毒案中的代班越籍廚師糞便採檢驗出「米酵菌酸(新譯邦克列酸)」陽性。但廚師本人似乎未出現中毒跡象,北市聯合中興醫...

寶林案住院再1例 21歲女肝指數破千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再增兩名受害者,衛福部昨傍晚公布最新通報人數,總數來到卅二例,新增二名個案分別為六十二歲男性、卅歲女性,...

寶林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 鎖定粿條保存不當

寶林茶室遠百信義A13店食物中毒案有新發展。衛生單位鎖定米酵菌酸肇禍後,昨天確認餐廳胡姓廚師的手上驗出米酵菌酸,檢警懷疑...

寶林茶室廚師為何手部檢出米酵菌酸?專家曝最可能原因

寶林茶室案延燒多日,北市府今早記者會指出,3月24日採集廚師手部等跡證,經台大法醫所檢驗結果發現米酵菌酸。北榮醫師認為,...

新聞幕後╱廚師手上驗出米酵酸菌 北市始終不排除人為可能

台北市信義遠百A13「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北市府今天指出 ,餐廳現場採集的生物、環境跡證有檢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包括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