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修訂國務院組織法 學者:退化為70年前政務院

中共全國人大會議通過「國務院組織法」修正案,學者則分析,此舉除了強化黨權弱化政府,也讓中共國務院退化為中共建政初期功能較低的「政務院」角色。路透社
中共全國人大會議通過「國務院組織法」修正案,學者則分析,此舉除了強化黨權弱化政府,也讓中共國務院退化為中共建政初期功能較低的「政務院」角色。路透社

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通過「國務院組織法」修正案,逐漸受到各界注意。有觀點認為,此案才是當局在今年「兩會」推動的重點。學者則分析,此舉除了強化黨權弱化政府,也讓中國國務院退化為中共建政初期功能較低的「政務院」角色。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國務院組織法這次修訂,是1982年12月制定實施以來首次修訂,相隔已逾41年。而在修法前,中國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李鴻忠表態,修訂案將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等內容,載入國務院組織法。

至於修訂後的中國國務院組織法,新增條文即包括「國務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等表述。

旅美政治學者鄧聿文在美國之音(VOA)發表評論指出,中國國務院組織法的修訂,與總理記者會被取消相較,相對沒有引起外界注意,但這兩者有著內在關聯。如果透過修訂國務院組織法強化國務院作為最高行政機構的法律地位,總理記者會就不會被取消。

鄧聿文指出,相反地,從總理記者會被取消可推論出,修訂國務院組織法是要弱化中國國務院的現有地位,而事實也是如此。

他分析,同樣位在中南海的中共中央及中國國務院,俗稱「南院」及「北院」,職能區分原本是明顯的,即使是這幾年黨權上升,「北院」國務院仍有不同於「南院」的某種「獨立性」,且不只是在名義上。

鄧聿文說,從1949年中共建政到1954年之間,中國國務院的前身為「政務院」。而政務院的法律地位是「中央政府領導下」的「國家政務的最高執行機關」,本身不是中央政府,而只是中央政府的組成機構;至於1954年至今的國務院,被中國憲法定義為「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國最高行政機關」,獲得了相對於黨中央的某種獨立存在價值。

他認為,外界質疑為什麼是今年「兩會」修改國務院組織法?理由是,中國憲法和其他重要法律都明定習近平思想的指導地位,以及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原則,如果國務院組織法沒載明這兩點,便說明「南院」的權威性還沒有全面覆蓋「北院」。

鄧聿文認為,這次國務院組織法的修訂,使「北院」某種形式上擁有的「獨立性」也抹去,讓它完全淪為「南院」的執行機構,表面看似還是中央政府,實質上退回到政務院的角色,標誌著「黨政完全合一同體」。

香港01今天也對此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這次國務院組織法的修訂,反映出中國「政治秩序」與「政治規矩」的變化,把近年來中國「政治風向的變化」和「黨政關係的重塑」都納入其中,十分清晰地說明國務院的「政治角色」,預示著國務院工作正式進入「新的政治週期」。

中共 全國人大 兩會 國務院 習近平

延伸閱讀

美國防預算首次單列「對台軍援」 北京跳腳:打壓中國只會害自己

「政治櫥窗」釋訊號 習近平擴權更獨裁 經濟仍撲朔迷離

美年度預算「首度」獨列台灣 國務院:對台安全進行歷史性投資

港媒:李強已成為中共總書記的「施工大隊長」

相關新聞

比會議本身達到目標更吸引人 日媒盤點中共兩會「五個沒有」

中國全國「兩會」日前閉幕,日經亞洲報導,這次兩會出現五個「沒有」,包括沒有總理記者會、沒有令人驚喜的經濟政策、沒有改變的...

人大會議驚奇多 關3窗也開3窗

北京一年一度的人大會議昨天閉幕,今次人大會議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就是好多出人意料,這些出人意料表現為三套動作,關上一扇窗...

兩會出亂子 黑頭車衝撞中南海

大陸全國人大會議昨天閉幕,大陸「兩會」(人大、政協會議)期間,北京保安措施嚴密,但根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十日凌晨傳出有汽...

新華社:習近平兩會期間3次到團組 都談及新質生產力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大陸兩會期間表示,「民主黨派」中的民革在對台工作大局中進一步找準定位、發揮優勢、積極作為,要不斷壯大反...

中共修訂國務院組織法 學者:退化為70年前政務院

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通過「國務院組織法」修正案,逐漸受到各界注意。有觀點認為,此案才是當局在今年「兩會」推動的重點。學者則分...

「政治櫥窗」釋訊號 習近平擴權更獨裁 經濟仍撲朔迷離

中國為期一周的「兩會」昨天閉幕,西方學者認為,這場重要的政治會議「沒有驚喜、令人失望」 。分析指出,這場精心安排的盛會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