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基隆的七七事變」 環評會踐踏程序正義

台電四接案爭議不斷,明明應該是公正第三方的環評初審審查卻是只有更扯沒有最扯,昨天第五次初審,以延續會議,不重新開放報名旁聽,已讓人傻眼,昨會議進行到一半,又趁著休息時間,逕自更改會議場地、會議方式,這種「黑箱審查」更是史上頭一遭,一個程序正義都能踐踏的環評會,還談什麼環境正義?
台電要在協和電廠外填海造陸,興建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環評屢被打槍,光是版本就改了三次,去年七月七日環保署第四次審查會,台電突然提出東移四百公尺新方案三點○版,把填海造陸從東海堤外轉向到堤內,填土面積再縮小為十四公頃,但這回是蓋在基隆港港嘴,影響更大,航港界炸鍋。
好巧,昨天又是七月七日,東移方案橫空出世滿周年的這一天,四接再次環評初審,地方上將這天稱為「基隆的七七事變」,話中盡是無奈和諷刺,沒有想到,這一天環評初審整個荒腔走板,下午主席帶著專案小組的委員,到別的地方開會,這是哪招?被罵「黑箱審查」也只是剛好而已。
重大環境議題,原本公民溝通就不容易,但不該因溝通困難,就用強的、突襲的,尤其台灣是個法治國家,有完善的環評制度,儘管環評會議沒有不能線上舉行,但不該是偷偷摸摸,採偷襲的方式,說改就改,留下原本會議室內錯愕等待的官員、立委與公民團體。這樣硬闖的環評會議,難道沒有瑕疵,未來是否可以用程序不完備撤銷環評結果?
環保署昨稱,改採線上會議,是為了讓登記發言的公民團體能夠順利發言,但以電話連線,一人限時三分鐘,大家在吵雜、聽不清楚的狀況下發言,時間一到直接切斷,這樣真的是尊重公民團體嗎?
民進黨政府號稱是最會溝通的政府,但從強行通過深澳電廠環評,又為選舉緊急轉彎停建,再歷經觀塘三接環評明明有替代方案下,卻在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強力主導下強行通過,如今面對四接環評,環保署毫不顧忌環評委員應該維持獨立性,不僅踐踏環評委員的專業,也剝奪與會人士參與會議的權益,不願意面對民意、民團、立委的監督,四接開發案就算開發正當,也不正義。蔡政府想讓四接橫柴入灶,可以再難看一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