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9縣市國家級警報響 凌晨2時21分花蓮縣近海規模6.1地震 最大震度4級

【專家之眼】危機入市?後疫情高教改革的新契機

台灣當前最迫切的問題是,各級學校教職員工生都能打到疫苗,達到集體免疫的程度,以確保校園的衛生及公共安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當前最迫切的問題是,各級學校教職員工生都能打到疫苗,達到集體免疫的程度,以確保校園的衛生及公共安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最嚴重的時間是去(2020)年,估算全世界在去年有三分之二學校關閉,影響的學生達到一億六千八百萬人。由於各國可能持續面對變種病毒的侵襲,因此疫情下的教育變革,不僅各國相當重視,很多國際組織也紛紛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各種政策戰略,尤其是影響人才培育最主要的高等教育,但求克服疫情所帶來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負面影響。

第一,由於學校關閉,必須採取線上遠距教學,因此重視教育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的國際大學聯盟、歐盟、世界經濟論壇以及世界銀行等,都做出呼籲請各國優先編列經費,強化數位學習的軟硬體,推動老師學生及家長學習遠距教學的技術與知識;以及線上學習,或者線上和實體課程混合學習下,教學方法及內容的改變,例如改變過去一個老師上課的傳統方式而組成各種教學團隊進行教學。

第二,高等教育受到疫情影響,預測學校財務會有不利後果。例如捐贈額度減少,校方投資收益的降低,以及因為邊境封鎖及疫苗施打種類和劑數的要求,導致國際學生的減少,歐美很多已開發國家的收入來源很大宗來自國際學生,這會造成高校財務更加困難。因而前述國際組織都一致呼籲,各國要對教育預算或經費做出增加「保證」。否則高教學生減少,人才流失,造成的經濟損失及社會問題會更嚴重。

第三,對新冠肺炎肆虐下,學術研究的國際互動減少,不利於研究人才的知識合作及交流,對於進步發展之知識及技術的創新、創造不利。因此,反而應該投入更多經費,增加國際研究合作交流的線上團隊,對此提供更多技術及經費的資源。

第四,在高教教師層面上,應該更鼓勵跨領域研究。新冠病毒及其變種,增加世界未來的「不確定性」及「未知狀態」,真正的跨域合作,尤其是生物、醫學、化學等及人文社會科學的國際跨域合作非常重要,過去的學門分類框架應該要能打破。

第五,新冠疫情對於高教學生影響最大的是,因為疫情導致產業結構很可能面臨巨大的改變,對於高校畢業生的教育內容,應更重視傳授技術性及實用性知識,以利於他們畢業後的就業。因此,產官學界應該更緊密的結合,高等教育的市場化傾向會越來越被需要及強調。

台灣當前最迫切的問題是,各級學校教職員工生都能打到疫苗,達到集體免疫的程度,以確保校園的衛生及公共安全。面對全球在疫情下,高校力拚大改革,教育主管機關除了應該爭取疫苗外,其實更應該分出一點心力去注意全球教育改革新趨勢的發展。

疫情 疫苗 遠距教學

延伸閱讀

以色列開先例 將對60歲以上民眾施打第3劑疫苗

拜登擬要求聯邦員工打疫苗 力抗Delta變種病毒

【即時短評】缺疫苗、奧運選手坐經濟艙 都有共同原因

中國接種疫苗突破16億劑 南京疫情蔓延15省26市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為何新政府首應廢除新青安方案?

新政府即將啟動,準閣揆卓榮泰日前表示,將以年輕人最在意的政策為施政重點,而「居住正義」高居首位。而當前影響房市最巨的政策...

【專家之眼】呷人夠夠!當沖降稅還有臉提「三延」?

2016年國際資本市場黑天鵝充斥,全球股市狂瀉,我國也不例外,台股冷颼颼,量能創15年來新低。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裁示,為振...

【專家之眼】90天賞味:進口鮮奶也能算鮮奶?

近期有一位號稱是知識型網紅的「石總監」,在YouTube、IG、FB與抖音等網路平台上,大力推薦全聯販賣的紐西蘭進口鮮乳...

【專家之眼】借、掏、跑三部曲—始亂終棄的渣男基金

有一個政府單位,以收支自主為基礎成立,目的在「燒錢」;但成立後,收入沒有實現,只好舉債度日。在借到頂、借到滿後,開始每年...

【專家之眼】政客無能挑起戰端 豈能徵稅理應賠償

兩岸情勢緊張,衝突危機升溫之際,國家安全局長蔡明彥面對政府研擬開徵戰爭稅以籌措軍費傳聞,對外公開透露確實曾經研議此項課題...

【專家之眼】日本失落30年的心病:不願出清風險

在上一篇文章《可惜!日本得了過度肥胖症》一文中,我提到,日本患了過度肥胖症、血管老化、內有寄生蟲,外有傷口滲血,正是因為這樣的身體,所以,日本的經濟,30多年了,一直起不來。 日本的過度肥胖症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