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猴子啟示錄 專家:缺乏金融素養引起連鎖效應

「山道猴子的一生」主角競速超車,卻迎來悲劇結局。圖/取自YouTube頻道「Eric Duan」
「山道猴子的一生」主角競速超車,卻迎來悲劇結局。圖/取自YouTube頻道「Eric Duan」

近期網路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爆紅,專家認為,山道猴子社群的攀比壓力大、金融知識了解度低、感情缺乏觀念溝通,且對工作缺少長遠規劃;影片也凸顯,校園課程應加強財務知識教育,培養年輕族群養成基本金融觀念與能力。

「山道猴子的一生」講述一名年輕超商店員虛榮心作祟,在背負學貸下又貸款買重機,面對已吃緊的財務,又打腫臉充胖子替女友出錢買車、貸款改車,後來要修車卻付不出高昂費用,轉向親友借錢,一生沉迷虛幻的網紅形象未能覺醒。

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秘書長暨台灣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所長傅清源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他從影片中觀察到4件事,第一,進入數位時代,年輕族群社群攀比壓力大,經營社群會互相比較追蹤人數,同時因過度在意追蹤人氣,可能會砸不少錢經營自身社群形象。

傅清源說,先前美國銀行曾進行一項調查,結果顯示,Z世代最大的財務障礙是高生活成本,實際上,亞洲和美國年輕族群遇到的困境相差無幾,高生活成本加上社群攀比風氣,就容易有財務透支的情況發生。

第二,年輕族群對金融知識了解度低。傅清源以山道猴子為例說,在低薪並背負學貸的財務狀況下,又貸款買重機,且對車行提及「強力過件」4個字毫無警覺,不了解後續高昂利率的嚴重性,一步步陷入被債務追著跑的困境。

傅清源提到,2022年台灣金融研訓院對年輕族群進行金融素養調查的結果顯示,自認對金融知識不太了解的年輕人占比最高、將近5成,其次是自認對金融知識還算了解的年輕人、占比達42.3%;影片中的山道猴子曾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自以為懂得理財也是一大警訊。

第三,從山道猴子的感情關係,可看出學習處理感情觀念溝通是年輕族群一大課題。傅清源說,山道猴子面對女友想換車,可以好好和女友坐下談,計畫如何在能力範圍內協助對方達成,而非明知自身財務吃緊,還認為立刻滿足對方消費欲望,才是鞏固關係的唯一解方。

第四,山道猴子對於長遠職涯規劃缺乏思考。傅清源直言,「人不可能不開源、不節流又滿足所有消費欲」,山道猴子持續增加消費的同時,對於如何提高自身能力以拉高薪資水準,卻缺乏思考。

傅清源認為,山道猴子展現年輕人困境,除了受到消費主義及社群影響,山道猴子對金融素養的缺乏引起連鎖效應,包括對利率沒概念、對借還沒概念等,最後更走向以債養債的惡性循環。

他進一步指出,影片同時展現校園正規課程加強財務知識教育的重要性,應培養年輕族群養成基本觀念與能力,抵禦外在誘惑。

消費 社群

延伸閱讀

桃園抓山道猴子改車噪音 9月加重取締手段

避免猴子搶食 太魯閣天祥兩處開放室內用餐

寧願背債也要裝闊改車玩重機…從存在主義、NLP心理學 看你我心中的那隻山道猴子

遭爆「差點赴烏克蘭打仗」 「山道猴子」作者怒揭真相

相關新聞

房價高苦了上班族…薪資連3年負成長! 她嘆「影響整體經濟」:為繳房貸縮衣節食減少花費

隨著新青安奏效,國內房市熱絡,政策聚焦低利率、貸千萬 、寬限期,利率1.775%、最高貸1000萬元、寬限期5年、貸款年限40年期,年滿18歲的自住民眾即可申請,沒有年齡上限,用意就要讓年輕人買得起房。

餐廳缺工業績不斷下滑…管理出問題留不住員工! 職場老鳥:募新血外更要想辦法培育、留才

營運主管管理不彰、用人無度,才導致人才短缺,並非人資招募進度延誤。

醫師是高薪職業? 金融股肥羊「一年2千多萬」:炒股賺的…收入微薄到可笑

很多人問本肥羊醫師,年收入多少,一年大約賺2350萬,今天大約賺100萬,最近幾天都是100萬,100萬的賺,但這些都是炒股賺的,不是當醫師賺的,醫師的收入,微薄到令人可笑。

同事「故意撈過界」影響業績...該向上司反應嗎?作家剖析:主管默許

同事老愛踩線,老闆隔山觀虎鬥在想啥?職場很多「不小心」的過界,通常是同事有意為之、主管默許。

金錢不再是成功唯一指標!作家提1論述:定義會過時、自我實現才重要

沒人不想成功,成功人士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了,人生就幸福了。但是,成功到底是什麼呢?我曾在臉書看到一則貼文,年薪700萬的外商主管,要開一個「百萬年薪衝刺班」,希望學員複製他的成功。他大方公布過去10年的薪水漲幅為噱頭,根據他的描述,剛畢業的月薪28K,將近30歲時,跳槽到外商,月薪超過18萬,年薪超過700萬。文末還附上一句頗具侵略性的hashtag:「用薪水打臉看不起你的人」。

年過30歲還不知喜歡什麼工作怎辦? 過來人「熬」:能獨當一面時再來否定

已經30、35歲,換過很多工作,依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該怎麼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