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7分鐘內連2起規模5.9地震 氣象署研判0403餘震「應力回到主震南邊」

柯建銘失言...國民黨轟下台 並要求賴清德向花蓮鄉親道歉

又停電!航空城統包商施工拉斷電桿 桃園大園257戶停電

盛治仁/讓科學和數據引導能源政策方向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日前落幕,這一次在象徵意義上的最大突破,是在協議中各國同意開始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公正、有序且公平的方法從能源系統中的化石燃料過渡到其他類型,…在二○五○年前實現淨零排放」,在二○三○年全球再生能源產能提高三倍,並加速減少煤炭用量且加快碳捕捉與封存技術之發展等結論。另外一個重要成果,是設置氣候災損基金來協助受氣候變遷衝擊最嚴重的國家應對危機。

這個協議固然得來不易,但我說象徵意義是因為一方面協議中並未明訂時程表和計畫步驟,另一方面減碳努力最重要的是實踐而非宣示和規畫。如比爾蓋茲所言,早在二○一五年巴黎氣候協定就把全球升溫目標定在攝氏兩度內,現在如果能控制在攝氏三度以下已屬萬幸。

德國看守協會等機構也在COP28期間公布了最新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來評比六十四個國家的表現。台灣排名倒數第七,比過去下跌四名,在再生能源發展和氣候政策的評比成績為「差」,在溫室氣體排放及能源使用則是「非常差」。

雖然環境部不願接受這樣的評比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人均排放量約為十點七公噸,高於全球平均四點○八公噸甚多,在世界排名屬於末段班。這不是因為台灣人生活習慣不好,而是我們使用的電力以燃燒化石燃料發電比例高達近八成所致。

反觀世邦魏理仕今年公布的飯店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每房平均碳排量最低的國家是法國。這也不是因為法國飯店做了最多的努力,而是因為他們的用電多數來自於核能,只有約九點五%來自化石燃料。一個國家的發電結構,是影響碳排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不管過去表現如何,重點是未來如何改進。面對這個環境永續和經濟衝擊雙重影響的重大議題,我們必須嚴肅面對。

台灣該做的,是順應國際趨勢、科技發展以及過去實踐的軌跡來不斷調整策略和作法。例如愈來愈多國家將核能視為減碳過程中的重要工具,核融合小型電廠的新科技也不斷在發展,而我們過去幾年推動再生能源的進度和成效,更需要做全面性的檢討,讓科學和數據來引導能源政策方向。

最不可取的作法是用意識形態和政治操作來決定公共政策。例如過去以遊行訴求「我是人,我反核」的作法,直指不反核就不是人,形成一種無法理性討論的社會氛圍,也造成了今日的能源政策困境。

在經濟層面上,歐洲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已經在今年五月生效,未來進口到當地的商品都要支付碳價,二○二六年起開始收費。美國也會實施類似機制。未來台灣所有出口商都會大受衝擊,對於我們出口導向的經濟影響甚鉅。

碳定價讓廠商必須付出碳排影響環境的成本,是增加減碳誘因的重要且有效作法,但台灣官方的碳定價還未定案,已經落後許多競爭國家的腳步,需訂出公平且能接軌國際碳關稅趨勢的定價,讓業者及早適應新的經濟和環境賽局,保持競爭力。避免氣候災難是一場國家、企業和個人都必須負起責任的集體行動永續賽局,唯一的策略只有勇於面對,人類未來才有機會。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再生能源 化石 減碳

延伸閱讀

勤業眾信完成減碳淨零轉型指標專案 建立里程碑

首提擺脫化石燃料 COP28氣候峰會重點一次看

籲汰除化石燃料補貼 學者:否則恐抵銷碳定價減碳效益

圖表看時事/COP28首提淘汰化石燃料 圖解甲烷、再生能源關鍵數字

相關新聞

施振榮/從「微笑曲線」看表演藝術如何永續

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朱宗慶老師,在四月廿九日於名人堂發表他對表演藝術與「微笑曲線」的看法,希望表演藝術界能因為...

蘇益仁/賴清德準總統的癌症三支箭

四月廿七日,賴清德準總統與政府團隊參加了健康台灣顧問團隊的最後一場結論會議,提出了多項未來方案,以確保健康台灣政策的執行...

劉維公/第三波創意經濟

二○一八年八月,音樂家馬友友啟動全球巡演的巴哈計畫(the Bach Project)。巴哈計畫為期兩年,馬友友在六大洲...

魏國彥/野狗為患,怎麼辦?

「愛牠,就不要拋棄牠」,寵物店門口貼著這樣的招貼,人間「始愛終棄」的故事也在這裡發生。

薛承泰/撥亂而未反正的二度年改

二○一六年蔡政府成立年改會,聲稱一年內完成年改。當時筆者即預言,財務危機最大且最急迫者是勞保,民進黨是不會改的。八年過了...

李清志/都市裡的陶淵明

德國導演文溫德斯最近推出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感動了許多人。主角是資深日本演員役所廣司,他飾演一位東京的廁所清潔員,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