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綠營突圍/綠委士氣大傷「學著當在野黨」 520後挖綠白合地道找出路

羅馬大師賽/約克維奇寫18年來最差戰績 曝被水瓶砸到後遺症

雙喜臨門!傅孟柏宣布當爸 與交往11年超美經紀人成婚

籲汰除化石燃料補貼 學者:否則恐抵銷碳定價減碳效益

學者認為,台灣應於明年開徵碳費時,同時啟動改革化石燃料補貼的程序,否則將大幅抵銷碳定價的減碳效益。圖/路透
學者認為,台灣應於明年開徵碳費時,同時啟動改革化石燃料補貼的程序,否則將大幅抵銷碳定價的減碳效益。圖/路透

近200位國家代表在COP28通過「擺脫化石燃料」的決議,學者認為台灣最大的挑戰是能源轉型的極速規模化,除自我創新努力,還需借助全球性可規模化的技術突破;學者也指出,決議中也強調汰除化石燃料補貼的重要性,台灣應於明年開徵碳費時,同時啟動改革化石燃料補貼的程序,否則將大幅抵銷碳定價的減碳效益。

COP28有超過110國簽署承諾,致力讓全球再生能源產能在2030年底前提高至目前的3倍、能源效率改善速率提高至目前的2倍。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邀請學者談論今年COP重要結論及台灣在減緩排放與化石燃料轉型上的建議。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表示,台灣應朝向2030年減碳目標加嚴、同時納入2035年減碳目標程序,更應盡速明定能源效率進步率的政策目標。

趙家緯指出,此次決議文中也強調汰除化石燃料補貼的重要性,台灣應於明年度開徵碳費時,啟動改革化石燃料補貼的程序,否則會大幅抵銷碳定價的減碳效益。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兼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說,台灣減碳時程忽略2030減量目標,直接將目標放在2050淨零,依賴的是再生能源開發與技術量子跳躍式的進展,才能在2030至2050年間,展開以極高速度發展的減量行動,得借助全球性可規模化的技術突破,這才是台灣的最大挑戰。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助理教授鄭祖睿表示,今年COP28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舉行運輸與能源部長級會議,宣示陸地運輸中能源效率較佳與再生能源型態的運輸方式,在2030年的占比要達到現在的2倍。

但鄭祖睿直言,台灣尚未看到整體的航運業減碳政策或策略,日常步行與自行車通勤的整體規畫也處於起步階段,尚未看到完整的規畫;他認為,地方與中央政府減碳策略的治理需要更密切的結合。

另鄭祖睿也認為,若要達成2050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目標,再生能源是最需要加速提升的能源,並非過度強調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

COP28 再生能源 減碳

延伸閱讀

【Daily Podcast】日本政治資金醜聞,衝擊岸田內閣與自民黨安倍派/COP28落幕:決議未來逐步停用化石燃料

COP28決議 198國允脫離化石燃料 拚2050年前淨零

COP28決議用詞三變 油國及石油產業鬆口氣

COP28協議無拘束力 各國是否遵行仍待觀察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今防大雨!北台最低17度 吳德榮:周三起3天輻射冷卻最低15度

要帶傘及外套。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今天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今鋒面快速南下,各地有局部陣雨...

菸捐減少、癌篩缺錢 明年經費不足

準總統賴清德下周一就職,他在競選期間提出的「健康台灣」政見中,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為重中之重,但醫界直言這是不可能的任...

托嬰中心監視影像 將強制上傳雲端

虐嬰事件頻傳,當家長要調閱托嬰中心監視影像時,常遇到影像保存不當或設備毀損,導致無佐證證據。衛福部預告修正「托嬰中心監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