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銀華/發電結構與碳減排目標的距離

環境部於二○二三年八月公布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情況,二○二一年二氧化碳排放當量不減反增,較基準年二○○五年增加二點六%,離二○二五年碳減排十%目標有一段距離,可見要達到碳減排目標,必須得靠有效的作法。政府常以經濟成長率較高或發電總量增加,來解釋未達目標的理由,但是碳減排目標或再生能源發電比重則是絕對的目標。

長期要達到二○五○年「淨零排放」目標,最先要解決的是發電結構。清潔能源包括:核能、水力、太陽能、風力、生質燃料等,除核能之外,其餘統稱為再生能源。各國在設定能源轉型目標,特別是二○三○年代的目標,就存在差異。有的國家是以清潔能源為目標,此時核能也是主要發電的能源來源,其供電較穩定、發電成本波動也相對較低。惟政府在核電廠選址與核廢料處理很棘手,而且也必須確保核能發電的安全。

另外,有的國家會以再生能源為目標,即傾向無核能發電,惟再生能源無法快速增加、並受儲能技術影響,此時會增加外購天然氣發電比例來彌補核能、燃煤發電下降。選擇此種目標的政府只要照著核電廠退役的時程,比較不用面臨上述核能發電的困擾。然而,政府可能會處理供電穩定性的問題,以及當天然氣價格明顯上漲時,政府將面臨要採取大幅補貼或提高電價的困擾,但終究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依據低碳電力網站資料,去年全球電力能源結構,化石燃料發電占比為六十點九%、核能占九點二%、再生能源占廿九點九%,因此清潔能源發電占比為卅九點一%。主要國家或地區清潔能源發電比重依序為:歐盟六十點三%、美國四十%、韓國卅七%、中國卅五點五%、日本廿九%、印度廿三%;而台灣為十六點五%,全球排名一三二。

去年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八點三%、核能占比八點二%,明顯低於全球平均。在二○二五年非核家園的目標下,清潔能源只能靠再生能源。亦因如此,經濟部下修二○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預估二○二六年十月才可能達成原本的廿%目標。即使達標,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仍是後段班。

台灣在二○二五年非核家園的政策下,發電能源將以天然氣做為過渡燃料來符合碳減排目標,同時增加再生能源發電比重;然而政府設定此時天然氣發電占比達五成,似有過度集中之疑慮。反觀韓國,今年一月公布資料,規畫二○三○年核能發電比例為卅二點四%,依序是天然氣廿二點九%、再生能源廿一點六%、燃煤十九點七%、氫氣/氨氣和其它為三點四%。上述分析並未引申本文支持核電,此需全民共識,本文僅是分析電力能源結構與衍生的影響。

更進一步,台灣二○五○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説明,在能源轉型的目標,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占總發電量占比六十%至七十%,並搭配九%的氫能,以及使用搭配碳捕捉之火力發電占比廿%到廿七%。要達成此目標的路徑仍需有明確的分析與交代,同時也相當依賴碳捕捉、新能源相關技術的發展。

台灣能源政策受底下因素的限制:電價便宜、電力供給要穩定、非核家園,現今又多了二○五○淨零排放目標。在逐步降低燃煤發電之下,倘若接下來幾年的供電來不及以再生能源及燃氣發電取代,電力供應可能面臨挑戰。全民有必要監督政府宣示的目標與執行狀況的差距,判斷政府的施政信賴度,以及帶來的影響。(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再生能源 核能 核電廠

延伸閱讀

晶背供電技術的DTCO設計方案

台積電RE100目標 拚2040年達成

正隆、榮成 綠能循環有成

疑天然氣外洩…湖口工業區觀光工廠釀氣爆 1包商遭炸傷緊急送醫

相關新聞

廖元豪/聯合政府的藍白拖

明明大多數民意都期待政黨輪替,為什麼賴清德還能老神在在?為什麼民進黨在施政與政治人物品德上連番出包,卻似乎吃定多數民意根...

楊志良/國人苦痛誰來愁?

台灣是國際上公認為戰爭風險最高的國家,但國人處變不驚,但卻有不少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例如台灣有最嚴苛的低收入標準,只一...

陳亮恭/蜉蝣舞翩翩,剎那花開盡

隨著年齡漸長,生命逐漸衍生煩惱,人生諸多煩惱以生死為最,或說煩惱的源頭多與生死相關,可能苦惱於生命的意義、生死之間的未竟...

廖元豪/大法官可讓死刑爭議跳脫零和對抗

憲法法庭就「死刑合憲性」爭點,廿三日進行言詞辯論。各方的意見交鋒精彩,法學論點有理有據。由於憲法並未明確禁止死刑,而支持...

葉銀華/治理之鑰:企業敏捷性

為什麼有些企業在面對變動的經營環境仍然成長,有的企業卻衰退、甚或被淘汰?此問題的答案就是企業敏捷性(agility)差異...

葉金川/醫療平權與醫學中心

廣設醫學中心並不能達成醫療平權,只是一點一滴腐蝕了辛苦建立的醫療體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