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常吃油炸、燒烤恐致身體老化 多吃這些食物可以抗糖化終產物

投資ETF…存股達人做了「兩件事情」 一季股息多領8萬

「您好」機場迎接習近平到訪 法國總理獲讚:中文很標準

龍谿園憑空消失 對大師不敬

當年由國立歷史博物館委請藝術大師楊英風先生設計,國府遷台後由政府營造的第一座園林,更是全台最袖珍的園林—龍谿園,經由該館整建工程六年的施工,已被徹底破壞殆盡,就此離開我們的視線了。

這座園林係紀念史博館首任館長包遵彭先生,他是個博物館學專家,跟著國府來台,一手創立歷史博物館,任職長達十三年,鞠躬盡瘁於公事,於任內積勞成疾而不幸過世。接任的王宇清館長覺得「館不能無園」,特請當時正值壯年的楊英風先生來設計,楊英風先生將五行相生與相剋的精神放到景觀設計中,構築出這座深具有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精神的園林。

這座園林於民國六十二年四月五日清明節落成後,因紀念包遵彭先生,取其字龍溪,由王宇清館長命名為龍谿園。除勒石紀念外,並請曾任教育部長的張其昀先生手書「龍溪亭」三字匾額掛於亭上。龍谿園採蘇州園林風格,內有奇石、花木與亭榭,別饒清趣;曲水繞其間,並有石橋置其上,周圍有楊柳垂橋,配合著歷史博物館的豐富館藏,象徵著傳統源遠流長。更重要者,園林與街道間有植栽圍籬,由兩座古典大門石柱筆直延伸而來,這跟街道做出細緻的區隔,又創造出「鬧中取靜」的意象,曾經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家長帶孩子來史博館參觀後休憩的幽靜環境,包括我的童年時光。

如今,耗費六年的光陰,國立歷史博館重新開幕,我赫然發現蘇州園林竟然已經變成日本枯山水景觀,傳統建築中特有的「內外有別」全然被打破,不只周圍鋪著韓國草,奇石與花木不再,沒有水源川流不息,石橋消失無蹤,後面的圍籬更不見了;只有直接面對著馬路的「涼亭」,原先的「龍溪亭」匾額則已不知下落。楊英風先生設計的龍谿園至此已可宣告死亡。該館或許怕遭人物議,再移來楊英風先生的「龍嘯太虛」雕塑置於其間。但我不免疑惑,破壞了大師的園林,再置放大師的雕塑,究竟意圖何在?雕塑擺在什麼位置都能給民眾觀賞,具有休憩意義的園林卻就此瓦解,這難道不是在傷害國民感情嗎?

在大門古典石柱的左側,原本同樣屬於園林的角落,本來茂密的樹林不再,剩下的幾棵大樹全都被侷限在韓國草的範圍內。韓國草上置放幾塊鐵牌,上面寫「懷舊是危險的嗎」,並註記地面碑石文字是拿原先「還我河山」碑石底部切除的石料製作而成。我不太明白,史博館的公共藝術計畫,為何能如此大膽以破壞文物的手段來完成其公共藝術,甚至公告周知於社會?而且,現在我想來龍谿園懷舊都已不能,史博館卻跟大眾自我揶揄說「懷舊有危險」,莫非是暗指,當我們不滿這種荒謬的整建工程,想要訴諸於輿論,這種懷舊帶來的危險才真正開始?

該館正門地上的石磚本來有書法大師王壯為先生設計的館徽,內容是仿刻西周鳳紋,卻在兩年前被改成不像鳳鳥的幾何紋路,現在地上館徽石磚不再。我望著館上骯髒的綠色琉璃瓦,更看著館前兩側的深咖啡玻璃盒外罩,不敢相信這是史博館經過六年整建的成果。館內中間有雙向的樓梯,才開幕兩個月,樓梯已開始磨損不說,各層空間全被打開,讓人一覽無遺,直接看到四面盡頭的白牆,整體空間打破古典建築特有的「門」與「進」概念,不再有任何觀賞過程中特有的莊嚴感甚至神秘感。

史博館變成這種模樣,尤其龍谿園就這樣憑空消失了,這是對包遵彭與楊英風這兩位大師的不敬!請文化部長回答國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並請立法委員問責。

史博館

延伸閱讀

最受歡迎的「師大小大師」夏令營推薦!多元主題好好玩、好好學、激發潛能

彰化田中壽山堂失火燒出危機意識 今起公私協力盤點文資

快閃2天!台北遠東清酒宴 日本酒大師松崎晴雄親臨分享

攜手陳定鴻、梁培政大師 鉅虹建設藝術聯展深耘美學品味

相關新聞

善用補助 讓公共運輸永續

四月一日電價調漲影響所及,公共運輸票價漲勢待發。近十八年未調漲的國道客運運價,五月三日交通部審議通過漲幅並公告實施。其中...

健保改革 別只是調整點值就好

在面對健保點值的同時,應該也要面對在台灣醫療體系下長年的弊病!

改政黨比例制 NCC除汙名

國家通傳會NCC爭議不斷,現任委員一片綠。近日立法院國民黨團提出NCC組織法第四條條文修正草案,將NCC委員依國會政黨席次...

醫事始終缺人 應向外求援

台灣從來沒有一種行業像醫療一樣,始終處在「缺人」狀態下。二○○三年SARS事件後,政府啟動畢業後醫師訓練計畫(PGY),...

史博整建 少了開放視野與思維

國立歷史博物館經五年多整建後重新開館,許多訪客都有所期待。三十多年前筆者在史博館對面的建中念書,有時上歷史課,老師就直接...

世代交融 文資爭論需多些同理

近日國立歷史博物館整建引發建築界多方關注,從文資再利用設計,延伸到政治意識形態及不同世代「大老」等議題的爭論,多樣也具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