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是因為心動才臉紅!日本「蘋果病」現蹤症狀曝 台大醫揭高危險族群

台中23警察爆集體圖利…挨批「警紀敗壞」 市長盧秀燕說話了

國在山河廢——營建廢棄物濫倒 台61線成犯罪公路

新史博館只剩蒼白與荒謬

承載著許多人記憶的南海路國立歷史博物館,花了六年的時間,最近在國人滿滿的期待中公開整修成果。作為執業建築師,筆者很忌諱批評別人的設計,因為自己沒把握能做得比別人更好。但聽到非建築專業的朋友頗負面的觀感後,實際走了一趟,發現這個國家級的文化場域,做成這樣,實在有難已於言者。

如果從背後看整修過的史博館,不論紅牆的色澤質地、雕梁畫棟的紋理筆觸,有模有樣,與荷花池相映成趣,覺得滿好的。

等轉到館舍正面,看到入口兩側一整排掛著「Museum shop」深咖啡色的玻璃盒子,已經不是大驚失色,而是根本以為走錯地方了。

先不敢論斷,且抱著看羅浮宮貝聿銘設計的玻璃入口那般期待,試著入館一窺堂奧。但一走進「門廳」,面對的卻是一堵高牆,那是一種被「震懾」的感覺!狹窄的門廳空間,兩端服務台與售票處之外,又是柱子又是指示牌,來賓必須勉強從柱牆間的缺口進出。這真是國家級博物館的門廳嗎?進深沒有了,中式建築「門」、「進」的形制完全被打破了!

後來明白,之所以要把中央大門封起來,是為了在正中間加建一座大樓梯。「樓梯」經常作為大空間的核心,這可以理解,但在這有限的空間做這樣的大動作合適嗎?接著,是一連串讓人「驚豔」的事:各層空間是被打開了,圍繞著樓梯行動,很方便;但已經沒有以前迂迴轉折、寧靜隆重的氛圍;反而是一區區一覽無遺、像極了各縣市文化中心展場空間的感覺。

每一層的通道很多,但展區變得瑣碎。看到一片片大牆掛滿了溥心畬、傅狷夫等國寶級書畫作品,真叫人心痛,不忍卒睹;加上展牆竟然全是白的,燈光似有若無,展品無法被凸顯,觀展者完全沒法進入看展的情緒。我跟朋友說,我只有一個形容詞:「Cheap」!

走到三樓,看到應該是舊展場保留下來的黑牆紅底的展間,才找回一點感覺,或是一點記憶。

說到記憶,許多朋友,包括專業界的,不斷地描述以前在四樓邊喝咖啡邊憑窗眺望荷花池的美好經驗;而現在的咖啡廳,不論擺設與內外關係,已完全讓人不復記憶。

「記憶為何物?」這是離開史博館後,我不斷問自己的。

即使不在乎上一代的記憶,也總該懂得尊重現場曾經有過的美好空間品質,試著保留下來吧?

這個案子誰操刀的,我不知道,但我想讓他聽到的是,好的設計不一定需要大動作。如果設計是為了能見度,那我必須說,這個能見度我們是看到了;像是正面深色玻璃盒子「Museum shop」,裡頭沒幾張桌子,卻把史博館重要的立面全擋住了。需要這麼「被看到」嗎?或是說,設計需要這麼粗暴嗎?

文化革命不能否定其正面的意義,但革命之後如果拿不出有意義的新東西出來,那只剩下蒼白與荒謬。現況的改變難免,也會引發反彈,尺度的拿捏確實不容易。

但主其事者(包括設計者)如果能體認到文化的演繹是漸變過程,而不是「自以為是」,就不致會做出令多數人「震驚」的事情了。

建築師

延伸閱讀

能源車、機器人 廣交會大秀科技

網哀號地震警報失靈!擁4支手機都沒收到 「搖那麼久都沒響」

【專家之眼】為何台北看不到超級特展了?

不只讓大人參觀的歷史博物館 史博館打造兒童空間

相關新聞

影像傳雲端 托嬰怎安心

有關托嬰中心影像是否上傳雲端的爭議不斷,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召開北中南共計三場「托嬰中心監視影像資料運用雲端系統儲存相關議...

開戰有存糧 強過二戰吃番薯籤?

賴政府上任未幾,時時強調新兩國論,成為大陸兩度圍台軍演口實,雖然股市照漲、房價續飆,但有識之士已感受到暴風雨前夕的寧靜。

台灣民主正走向死胡同

行政院前副院長鄭文燦遭控擔任桃園市長期間涉嫌收賄,廿七日檢方依貪汙治罪條例等罪起訴,並向法院建請從重量刑十二年。全案移審...

台鐵高層加薪 改革在哪?

台鐵虧損的問題已經存在許久,原本的國營事業也公司化了,但是我們卻還看不到實質的成果,尤其當高鐵已成為國內交通運輸的主角之...

戒嚴別回頭 連隱喻都不行

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是不是因為朝小野大,施政不斷遭到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掣肘,第一夫人金建希也涉嫌收賄、炒股與干政...

賴兩岸論述 才是自傷箭

近日賴清德總統與年輕學子演講,提出兩岸互不隸屬方是台灣自存及兩岸和平之路,並批判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及認同九二共識,非自救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